近日,长沙经开区发布《关于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锚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新赛道,凭借一系列精准政策,全力打造技术领先、生态完善、应用广泛的产业高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长沙经开区鸟瞰图 摄影 舒展
此次发布的《措施》,从人工智能产业、开源技术、机器人等三大领域,提出10项具体举措与19个政策要点,覆盖产业集聚、模型开发、数据开发、产品升级、企业培育和场景应用等环节,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
在产业聚集方面,《措施》拿出“真金白银”,吸引全球优质企业落户。对引入的人工智能领域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百强等重点企业,单个企业最高可获累计1亿元奖励;入驻经认定特色产业楼宇的企业,可连续3年享受每年最高50万元的场地补贴。
算力和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措施》创新推出“算力券” 机制,对租用国产智能算力、开发垂类模型的企业,按年度实际投入的10%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对自主开发行业垂类模型,且形成5个以上服务合同、累计合同额超100万元的企业,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在数据要素开发方面,鼓励企业设立工业数据共享平台或数据标注基地,数据应用企业使用平台数据完成模型训练并形成产品的,最高可获100万元补贴。
《措施》也积极支持开源系统应用与适配,对首次通过开源原生应用认证并上架的企业,最高给予50万元奖励。芯片或模组企业在开源适配领域通过认证的企业,按系统类型最高可获2000万元年度奖励。此外,鼓励高校和培训机构开展开源技术课程,对培训合格且学员稳定就业的机构,给予最高20万元年度补贴,推动技术协同创新,培养优质产业人才。
针对热门的机器人产业,《措施》同样给出丰厚奖励。对年度研发投入达500万元且实现批量销售的机器人企业,按研发费用的10%给予最高500万元年度补贴,连续支持三年;支持机器人企业建设开源社区和中试平台,单个平台最高奖励300万元;机器人产品进入世界500强或中国500强企业采购目录,且连续两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的,企业可获100万元一次性奖励;机器人整机企业采购非关联企业零部件产品达100万元的,按采购量的10%给予最高 500 万元补贴。
《措施》还进一步鼓励企业在生产、服务等领域批量应用机器人,对采购非关联企业机器人产品的,按整机采购额的10%给予最高500万元补贴。园区还将开放智慧城市、智慧工业等八大领域示范场景,每年遴选优秀应用案例,单个场景最高奖励50万元。
长沙经开区企业智能生产车间 摄影 周雨晴
长沙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措施》的出台,彰显了园区展现了长沙经开区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的决心。未来,园区将持续完善产业生态,强化服务保障,让每一家落户企业都能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人才培养等方面获得全方位支持,共同书写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篇章。(文 周雨晴 欧亚琦 潘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