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康县迷坝乡:聚焦乡亲们的“粮袋子”“钱袋子” 多元特优富民产业蓬勃发展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4-27 18:33:16

  近年来,陇南康县迷坝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逐渐形成了“南粮北菌”“整乡药材”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从传统种植到科技赋能,该乡以“党建引领”为抓手,聚焦乡亲们的“粮袋子”和“钱袋子”,干群合一,守正创新,全面发展多元特优产业,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产业振兴路。

  以“农”为主,粮食产量稳中有进

  家住迷坝乡张台村草滩山社的张耀东,家里种了3亩小麦、2亩半油菜,还准备种1亩多玉米。他农闲时就到周边村镇当匠人,一年的收入可观。以张台村为例,全村146户人家以种地为主的就有100户。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张苍介绍,2025年张台村小麦种植面积670多亩,油菜95亩,小杂粮近600亩。

  毗邻张台村的腰镡村也是迷坝乡的种粮大村。村内麦田、油菜地、羊肚菌大棚连成一片,正在采摘羊肚菌的乡亲们欢声笑语,一派丰收景象。

陇南康县迷坝乡:聚焦乡亲们的“粮袋子”“钱袋子” 多元特优富民产业蓬勃发展_fororder_mmexport1745724477711

羊肚菌种植基地

  据了解,腰镡村位于迷坝乡北部,土地肥沃,气候湿润,全村248户人家大概种植了近2500亩的粮食作物,其中以小麦、油菜、红小豆为主。

  近年来,迷坝乡强化乡村发展产业支撑,为适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和多元服务的需求,建成了一座面粉加工厂,并配备全套面粉加工设备,带动了周边群众有效增收。据不完全统计,从乡域内每年可收购小麦十万多斤,极大地激发了周边小麦种植户的积极性。

  稳住“粮袋子”和鼓起“钱袋子”是乡亲们最关心的问题。迷坝乡在鼓励乡亲们种植粮食作物的基础上,大力整治撂荒地,延伸产业链,稳住“粮袋子”。

  以“特”制胜,食用菌产业全面开花

  走进迷坝乡马莲咀村,一座座黑色大棚错落有致地排列在田间,宛如一个个孕育希望的“魔法屋”。

陇南康县迷坝乡:聚焦乡亲们的“粮袋子”“钱袋子” 多元特优富民产业蓬勃发展_fororder_mmexport1745724472401

迷坝乡特色产业基地

  如今,马莲咀村已有超过半数的农户投身羊肚菌种植,小小的羊肚菌撑起了村民增收的“半边天”,每亩地收益相比传统种植翻了好几番。据介绍,2025年,迷坝乡羊肚菌种植大棚超过400座,预计总产值突破2000万元,带动1000余人次务工,发放劳务报酬40余万元,让许多原本赋闲在家的老人、妇女等“半劳力”都有了稳定收入。

  无独有偶,迷坝乡的香菇和天麻发展也很有规模。据介绍,过去天麻种植不成规模,靠麻农零散售卖,价格波动大。2025年以来,乡里依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吸纳全乡有意愿发展桶装天麻的种植户53户,种植桶装天麻12万桶,统一采购菌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有效保障了麻农的利益。

  以“合”取暖,抱团发展助农增收

  迷坝乡立足本地实际、深挖优势禀赋,以创新驱动、文化赋能、品质筑基,积极成立迷坝乡特色产业联合社,为跨越赶超发展保驾护航。

陇南康县迷坝乡:聚焦乡亲们的“粮袋子”“钱袋子” 多元特优富民产业蓬勃发展_fororder_mmexport1745724482260

迷坝乡产业园俯瞰图

  迷坝乡特色产业联合社位于该乡四方庄村,领头人是该村党支部书记赵丽,她也是远近闻名的“食用菌达人”。在联合社食用菌生产车间里,务工人员侯美燕一边熟练地分拣着菌菇,一边说:“这些晾干的香菇按大小分级,打包好销往外地,会有专门的货车来收购,我家就在车间旁边,像现在采摘时节就来挣点钱补贴家用,活儿也轻松,一天能挣100多元。”

  据介绍,康县迷坝乡在2014年成立了食用菌产业孵化园,并通过整合村集体闲置的20亩土地,建成了3个香菇生产基地和40座标准化大棚,吸引4家成熟合作社入园经营,当年便带动马莲咀、姚山、四方庄三村24户贫困户种植香菇12万袋,年销售额达84万元,户均分红5000元。

  迷坝乡为乡亲们找到了致富“密钥”,以“精准培育、抱团发展、取长补短、发挥优势”为根本,让更多的“规划图”变成“实景图”。(文/图 焦杨红 张彩红)

编辑:王奇英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