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新期待新要求——法治为民“进行时” 实事落地“暖人心”
市民体验马鞍山市政务服务中心“无证明城市刷脸直办区”服务。马鞍山市司法局供图
有没有哪一件事、哪一个瞬间,让你真切触摸到法治的温度?
2025年4月24日,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实施情况:2024年200项“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地见效,2025年170个项目新鲜出炉。一件件实例、一个个数据,写下了我省在法治轨道上擦亮“为民坐标”的生动注脚。
惠企政策精准直达
政务服务智慧办理
申请人吴先生在江苏省太仓市做生意,急需在当地银行办理抵押贷款,但抵押物房产坐落在其老家六安市金安区,“家门口”能办“异地事”吗?
“云窗口”远程导办服务让吴先生的心愿成真。吴先生与家乡的工作人员联系后,前往银行,通过政务服务“云窗口”智能平台,对抵押登记业务发起远程导办。视频接通后,金安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云坐席”与吴先生和银行工作人员在“云端相见”,通过远程身份核验、屏幕共享、连线指导、协助导办等方式,实现了抵押登记业务跨省办理。“这也太方便了!”家乡提供的“智慧办”服务,让吴先生既惊喜又感动。
这样的暖心故事,在六安市深化“云窗口”远程导办服务以来不断上演。在省委依法治省办开展的全省2024年度十佳“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征集活动中,该项目顺利入选。
聚焦群众关切,解决难点热点,是“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的初衷。记者注意到,入选十佳的项目都将这一原则贯穿始终。
2024年2月,艾斯迪(芜湖)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收到一笔未曾申报的573.46万元项目资金。公司财务在核实后才知道,这笔“意外收获”是芜湖市政府依托惠企政策网上超市“免申即享”模式,兑现给符合政策条件企业的奖补资金。
再度升级的惠企措施,为优化营商环境赋能增效。2024年,结合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契机,我省推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升级版,让更多惠企政策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全省各级通过“免申即享”平台兑付财政资金77.7亿元,惠及企业2.6万家。该做法入选国务院办公厅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双十百千”工程和安徽省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经验案例,并作为安徽省重点推荐项目,连续亮相第六届、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繁琐证明、循环证明、“奇葩”证明……曾经,一些证明事项不仅让群众烦心,也让企业烦恼。2024年,我省在马鞍山、铜陵、池州、黄山4市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工作,通过直接取消、数据共享、告知承诺、部门核验等方式,大幅减少群众办事需要提交的材料,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24年全省通过告知承诺制为群众和企业减免证明材料156.96万件次。
便民就是最好的“证明”。池州市推深做实证明免交、证照免带、办事免跑、政策免申、轻微免罚举措,通过“五免之城”建设,擦亮“池”久满意城市品牌。
联动汇聚法治合力
筑牢权益保护屏障
房屋买卖、医保报销、农民工维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省注重用法治手段解决群众身边的“头等大事”“关键小事”,让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房地产开发商与施工方产生矛盾纠纷,一方起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合同,并支付工程进度款和利息;另一方提起反诉,要求支付违约赔偿。眼看双方企业互不相让,项目陷入停工,100多户已支付预售款的购房群众心急如焚。六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过程中,全力组织调解,充分发挥“府院联动”成效,推动该项目在停工一年后全面复工,维护了购房业主的权益。
这样的案例并不是个案。在商品房交易中,新房交易普遍采用商品房预售制度。然而,由于期房的特性,即便购房者与开发商签订合同,仍可能面临交房延期、违规抵押及破产清算等问题。2024年,为加强预售商品房监管,我省深化“府院联动”,凝聚共治合力,稳妥出清存量风险,积极防范增量风险,推动31.3万套产生交付风险的预售商品房建成交付,办理预告登记15.41万套预售商品房,保障广大群众的“安居梦”。
医保基金本是老百姓的“救命钱”,却有不法分子盯上这笔专项资金,将其视为黑灰产业链条中的“唐僧肉”。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依托“府检联动”机制,与有关行政、司法机关联合依法打击医保领域骗保违法犯罪行为。全省检察机关充分运用“村卫生室大数据监督模型”等技术,监督立案5件5人,建议行政机关移送9件9人,发出医保基金治理类检察建议10份,追赃挽损170余万元。
青春之花有了“法律雨露”的浇灌才能热烈绽放。2024年,宿州市落实《关于规范亲职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燕护雏”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公益救助项目,积极引入司法社工、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等专业力量,为109人进行了心理测评及疏导,为184个家庭制定了家庭教育指导方案,促成发放涉未成年人司法救助金12.6万元。开辟线下法治教育基地、线上法治“云课堂”,制作《及人之幼》《密室逃脱之共护》等多个普法作品,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针对农民工权益保护,安庆市运用“1+2+4+N”模式,标准化建设“六尺巷农民工维权驿站”209处,整合人社、司法、公安等19家部门资源,创新“行政执法+劳动仲裁+司法调解”劳动纠纷调处机制,开发“宜安薪”维权二维码,提供工伤咨询、普法宣讲、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2024年通过驿站受理解决劳动纠纷437件,追回金额623.53万元,用心守护农民工的“钱袋子”。
用心回应民生诉求
用情办好法治实事
为民服务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据省委依法治省办成员,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张国安介绍,2025年省市两级共同实施170个“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努力将群众“小百分比”的急难愁盼办到“百分之百”。其中,省级项目10个、市级项目160个。
开展全省政法机关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成效巩固提升行动。充分发挥全省政法机关在惩治违法、保护合法、规范执法、公正司法等方面职能作用,有效办理一批涉企重点案件、健全落实一批制度机制、总结提炼一批经验做法、公开发布一批典型案例,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质效。
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立法支撑,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拟出台《安徽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规定》,进一步明确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工作职责,压实平台企业、平台用工合作企业用工责任,充分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获取劳动报酬、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享受社会保险等合法权益。
推进12345热线工作法治化。研究制定12345热线工作规定、群众诉求闭环管理规范,健全热线知识库运行规范,优化诉求分类标准和办理清单,推动承办单位依法依规办理。组织法律工作者参与群众诉求办理监督,为承办单位和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
开展“昆仑2025”暨依法严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行动,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紧盯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化打击食品“两超一非”、肉制品以及农村、工地、校园、养老机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加大力度打击侵害“老妇幼”人群、“大慢特”患者非法制售药品犯罪。
加强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保护。依法开展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和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从基本生活、就医就学、心理关爱等方面,完善保障措施,建立民政重点关爱服务对象信息台账,推动流动儿童在居住地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探索推行交通运输领域行政处罚案件“繁简分流”,打造“简单案件快速办、复杂案件精细办”工作模式。对案情相对简单、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的案件,适用“简单案件快速办”;对经过听证程序、社会关注度高、案情疑难复杂、关系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案件,适用“复杂案件精细办”。
优化审判管理,积极回应群众司法需求。健全发回重审、改判案件分析评析评查机制,持续推进长期未结案件清理,加强全流程释法明理、判后答疑、督促自动履行。
组织开展民事执行专项检察监督活动。重点对小标的和涉民生、涉企违规终本执行导致当事人权益不能及时实现的案件开展专项监督,推动完善法检信息共享、工作协同机制,协同解决执行难、执行乱问题。
持续开展“共筑山清水秀网络空间·法润江淮”系列法治宣传活动。围绕防范网络沉迷、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网民关注的热点话题,让法治的春风借助网络的力量吹进千家“皖”户。
推进企业涉外合规建设。深入基层开展“法润商务”系列普法活动,优化营商环境法律咨询专家队伍。联合法律专家探索开展企业合规体检工作,编制企业合规指引手册。(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彭继友 储韩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