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露,人潮渐起,母亲们的步履和长沙城一起苏醒。
一方天地,皆是暖意。当“妈妈岗”培训赋能就业,母婴室成为城市标配,“妈妈课堂”织就幸福生活……在长沙,母亲的关爱阵地愈加多元,更多公共服务资源被链接,为她们的幸福创造条件、提供平台。
作为全国首个提出建设“女性友好城市”的试验田,长沙,正用行动书写“关爱生命之源”的答卷。
课堂里的行业能手
“左手拖住头颈肩,右手拖住腰臀,缓慢地将宝宝放入浴盆,要时刻关注情绪……”照顾婴儿的技巧,从事母婴服务行业不过半年的长沙居民周迎冰却已经烂熟于心。
周迎冰正在照顾婴儿 供图 长沙县玉雅清朦职业培训学校
举起手机展示自己考取的母婴护理证、育婴证和收到的锦旗,周迎冰眼神变得明亮起来。“收到锦旗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成为一名月嫂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在从事母婴服务行业之前,周迎冰一直在长沙县经营着一家农家乐。然而,市场环境的剧烈波动,周迎冰不得已退出了经营管理,没有其他技能的她一时之间感到非常迷茫。“我快50岁了,不知道能做什么。”
2024年,长沙县妇联举办的“星沙姐姐”职业技能免费培训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周迎冰在详细了解了育婴员培训班的内容之后,果断地提交了报名申请。“不仅能掌握技能,还能在家门口就业,这个机会对我来说太难得了。”
学员正在接受育婴技能培训 供图 长沙县玉雅清朦职业培训学校
指节因反复练习婴儿操而泛着淡红,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不同特色的月子餐菜谱……在长沙县玉雅清朦职业培训学校,周迎冰不肯放弃每一个汲取知识的机会。“母婴行业的服务标准很高,我要努力让自己做到最好。”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周迎冰系统化地学习了宝宝的日常护理、妈妈的日常护理、母乳喂养指导、月子餐制作、收纳整理等数十种课程,并且通过了几十项技能考核。
在培训结束之后,她也顺利进入了某月子中心,成为一名专业月嫂,广受客户好评。
如今,像周迎冰一样的“星沙姐姐”遍布不少行业:电商直播、面点制作、家政服务、养老护理、营养师……不仅有帮助女性在母亲角色与职业追求之间找到平衡的“妈妈岗”,也有紧跟时代潮流“云端新职”,有力地带动和帮助了女性在家门口就业、高质量就业。
近年来,长沙市妇联组织开展“创业创新巾帼行动”,承办湖南省第四届巾帼创业创新大赛,举办长沙市巾帼创新创业大赛、女性专场招聘会,创业就业培训累计覆盖10万人次,促进“妈妈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小空间”的城市温度
15平方米的粉红色空间内,婴儿护理台、舒适的哺乳座椅、折叠式儿童座椅、暖奶器、尿不湿、卫生纸等一应俱全……在2018年开放的长沙首个地铁母婴室,有需求的母亲可以放心地护理照料、哺乳集乳、喂食备餐。
地铁内的母婴室 供图 长沙市妇联
自此,长沙市打响了地铁母婴室建设的“第一枪”,全面优化“爱心母婴室”成了长沙地铁建设的新标杆。触及城市角落的地铁网络将母婴友好的空间再次散播开来。
“以前觉得公共场所哺乳像‘打游击’,虽然很多地方也有母婴室,但是不少功能混乱,环境也不理想。”随着母婴室的数量越来越多,环境越来越优,“90后”妈妈陈露发现,曾经需要掐着表计算行程的“哺乳长征”变得越来越舒心、从容。
《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达到80%以上。如今,像这样的母婴室已遍布长沙的风景区、政务中心等公共设施和机场、高铁站地铁站等交通枢纽,以及大型商场超市、星级酒店、大型写字楼等商业场所。
面对公共母婴服务和高标准公共母婴室建设呼声的日益高涨,长沙还通过出台《长沙市公共场所母婴关爱室建设指导手册(试行)》,对“母婴关爱室”的选址、建设指导标准到室内设计参考标准、运行维护标准等进行规范。长沙市妇联、长沙市体育局联合发布打造女性友好运动环境的倡议,提出升级改造母婴室等措施。
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设有母婴室 供图 长沙市妇联
随着顶层设计加码,城市对母婴的关爱也更加深入人心。长沙新设立的母婴室不仅“数量升级”,还深度推动“服务升级”。
在长沙国金中心,几乎每层都设有面积15平方米到23平方米不等的母婴室,寻找便捷成为其最大的特色;
在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二楼的母婴室设置了哺乳间、护理区、冲奶区、益智游戏区等多个功能分区,约40平方米的空间宽敞、私密、温馨而舒适;
在长沙县泉星第二小学,母婴室是安静的阳光房,室内木地板上铺设爬行垫,离地1米均为软包,所有装修都是圆角,奶瓶、小床、球池、滑梯等设施能满足不同阶段宝宝的日常需求
……
从“有没有”到“优不优”,长沙用200多个母婴关爱室、30余间移动母婴室交出了城市的温暖答卷。
家门口的“妈妈课堂”
立夏时节,夏雨的轰轰烈烈没有阻挡“陪读妈妈”们参加兴趣班的步伐。学员到齐,湖南湘江新区梅溪湖街道云溪湾社区党建活动中心舞蹈房的歌声被奏响,“妈妈们”开始随着歌声翩翩起舞。
“这几位都是我们社区的‘大舞蹈家’。”梅溪湖街道云溪湾社区党总支书记、妇联主席冷霞语气里难掩自豪。“社区的‘陪读妈妈’很多都喜欢来这里上课。”今年是冷霞到云溪湾社区工作的第七个年头,也是社区课程开展的第七年。“我们负责链接社会资源,开设各色课程供她们提升自我、展示自我。”
“宝妈实践岗”国画培训 供图 云溪湾社区
刚到社区开展工作时,冷霞发现,云溪湾社区作为梅溪湖街道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社区,因其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超一半居民为在读师生、陪读人群。看着“陪读妈妈”群体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她开始思考:“可以为这些母亲做些什么?”
于是,自2018年开始,冷霞组织社区工作人员筹划开设各类可以丰富“陪读妈妈”生活的社区课堂。“最开始什么课都开。”随着活动推进,冷霞发现,古筝等一类基础要求高、学习难度较大的活动参与度并不是很高。“还是要贴近‘妈妈们’的需求。”她开始带着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摸需求。“先搞几个‘试点工程’,开几堂公益试课,让大家先体验,再考虑这个活动要不要常态化开展下去。”最终,“妈妈们”中意的美妆、形体等技能培训课程拍板上线。
居民曾娇,是课程的“忠实粉丝”。“离家很近,现在只要有课我就来上。”曾娇说。
“妈咪轻创团”开展便民服务活动 供图 云溪湾社区
谈及学习的第一门课程,曾娇仍记忆犹新。“一开始还会担心跟不上,但是课程都是从基础的教起的,一下子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从化妆课开始,她开始涉猎中药饮品、形体、花艺、收纳管理、家庭教育等课程。“以前从来没想过还能掌握这么多特长。”2024年,曾娇加入社区“妈咪轻创团”,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通过这些活动,我认识了不少朋友。”
为了小孩教育而搬至该社区居住的曾娇,却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春天”。“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讲——我将自己重新‘养’了一遍。”
随着课程的推进,和曾娇一样,走出家门、提升自我的母亲越来越多。仅今年截至目前,云溪湾社区已经开设近100场课程,超6000人次参与。(文 李芳森 李媛 赵金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