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总理办公室18日发表声明说,以色列“将立即允许恢复”向加沙地带运送人道主义物资。
声明称,此举是“根据以色列国防军的建议,并考虑到扩大激烈战斗以击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行动需要”。
以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以色列“将允许向加沙地带居民提供基本数量的粮食,以防止发生饥荒危机”,因为此类危机“将危及继续打击哈马斯的行动”。
△欧洲新闻网报道截图
美国阿克西奥斯新闻网援引两位以色列官员的话报道称,在以方提议的新机制投入使用前,人道主义援助将暂时按现有渠道进入加沙。
今年3月以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封锁,全面禁止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地带,加沙民众的温饱和健康面临严重危机。
△美国阿克西奥斯新闻网报道截图
面对国际社会谴责,以方提议由以军接管援助物资分发,遭多方批评后,美方又提出一份疑似“换汤不换药”的方案。相关方案都遭到联合国的明确反对。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王晋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采访时指出,以色列允许恢复人道主义物资进入加沙,是迫于国际舆论压力,此举恐怕难以满足当地民众的真实需要。
首先,过去几天,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危机引发国际舆论特别关注,以色列背负了较大的舆论压力。因此以色列需要有所行动来改善国际形象。
其次,以色列向加沙地带运送所谓的人道主义物资,实际上是为了便于后续军事行动的展开。近期以色列在加沙地带重新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目标,其实是想甄别平民和哈马斯武装人员。给予加沙民众一定帮助,有利于以军行动。
但是,以色列此次恢复在加沙地带人道主义物资的运输量比较小,只能满足当地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且分发机制还非常不完善。
王晋指出,以色列之所以一边对加沙实施大规模军事行动,一边又允许恢复人道主义物资进入加沙,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是其当前面临的复杂形势导致的结果。
表面上看,以色列的战略动向具有矛盾性,但其实以色列有自己的算盘。以色列并非像外界所说的想要完全占领加沙,以政府现在更多是想利用美国之前提出的所谓“清空加沙”作为口号服务于自身的战略目标——最大可能地打击哈马斯。与此同时,由于哈马斯手中仍有以色列的被扣押人员,以色列需要同哈马斯进行一定的接触,希望通过军事压力和政治对话双重手段逼迫哈马斯早日释放被扣押人员,归还被困人员的遗体。
随着以色列在加沙所谓“缓冲区”的不断扩大,军事行动区域的扩大,以方也需要负担军事行动区域内涉及平民的救济任务,需要考虑人道主义救助等事宜。
我认为,这种又打又谈又救助的矛盾场面恐怕还会持续出现。巴以之间,尤其是加沙问题仍会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以色列难以彻底按自己意愿解决的重要议题。
素材来源丨总台环球资讯广播《环球新闻眼》
记者丨王凯波
编辑丨杨楠
签审丨李龙 康炘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