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摄制:黄鑫睿
“经过我们这个系统的工程治理,我们现在能看到玉米也在茁壮成长,同时我们在这边也种了大量的经济作物,搞了一部分试验田,和中国农大等科研院所进行了合作。”6月4日,在“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2025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活动中,白银市生态环境局景泰分局局长苏志广感慨地说。眼前这片位于景泰县芦阳镇城北东村的土地,正是景泰县生态治理的生动注脚,展现着当地在生态保护与修复领域的不懈努力和显著成效。
白银市景泰县地处干旱地区,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地域环境特殊,流域内植被覆盖稀少,土地沙化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较大,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对于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县来说,土地是民生之本,但大量盐碱地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和生态改善,治理盐碱地、改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景泰县芦阳镇城北东村玉米地
近年来,景泰县通过工程排碱、节水灌溉、农艺改良能多项措施开展综合治碱,初步遏制了土地盐碱化加剧的趋势。2024年,景泰县抢抓国家利好政策机遇,成功争取到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为大规模治理盐碱地带来了新契机。
国家级试点项目成为治理盐碱地的核心力量。该项目目标是对2.3万亩盐碱地进行改造提升,采用了暗管排水排盐、微生物菌剂改良、水肥一体化等创新技术手段。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果。大量盐碱水被排出,曾经荒芜的土地得到初步改良,已逐步恢复耕种。
如今,景泰县已建成排碱渠110公里,保障着20万余亩水浇地。为了进一步提升治理效果和实现增产增收,景泰县还积极与中国农大等科研院所合作,筛选适合本地生长的耐盐碱作物品种,通过科研力量的加持,为盐碱地农业发展探索出更具潜力的路径。
农民检查玉米苗生长状况
未来,景泰县将继续秉持“北御风沙中建绿洲”的思路,坚持生态优先发展定位,在巩固现有治理成果的基础上,持续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不断探索创新盐碱地治理技术和模式。同时,景泰县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进一步提升盐碱地治理的科技含量,推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景泰县在盐碱地治理和生态保护方面的实践,是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生动实践。景泰县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将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守护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更大力量,让这片土地山更绿、天更蓝、风景更优美。(文/图 武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