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态传承续文化脉络 百年张谷英村焕新韵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6-20 17:55:36

  岳阳以东,渭洞笔架山下,坐落着一座历经六百余年风雨的古村落——张谷英村。

活态传承续文化脉络 百年张谷英村焕新韵_fororder_图片20

张谷英村 摄影 李健

  业态创新赋能文物保护、百年家风文化融合现代文旅、村民成为文化传承人……传统村落的现代化答案在这座“天下第一村”得以展现。6月19日,“江湖不远 岳阳很近”——全国网络媒体“湖南e周”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张谷英村,感受古村在新时代焕发的独特魅力。

  初入张谷英村,映入眼帘的便是与绿水青山相映成趣的灰墙黛瓦。

  古建筑群里,62条总长1459米的巷道,至今保持“晴不曝日,雨不湿鞋”的格局,206个天井的排水系统历经数百年仍畅通无阻,这些建筑智慧被原样保留,成为“活态博物馆”的一部分。

活态传承续文化脉络 百年张谷英村焕新韵_fororder_图片21

张谷英村内的保存完好的古建筑 摄影 李媛

  在王家塅清代建筑群中,“丰”字形结构的468间房屋修旧如旧;上新屋非遗体验中心,36道工序的巴陵青陶制作、70多道工序的岳州扇工艺,都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向游客开放。

  原样得以保留,不仅得益于用于古建筑修缮的政府专项资金,也在于当地文旅开发中的“最小干预”原则。

  在张谷英村,村民站上了“古村保护舞台”,以“文化传承人”的身份参与旅游服务,“保护-开发-反哺”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张谷英村90%以上的村集体收入来自旅游业,近800位村民从事餐饮、住宿、民俗表演等相关行业。

  踏上现代文旅的发展浪潮,村落里的闲置资产改造成科技体验馆,其内的VR技术带游客“穿越”到2046年的宇宙,20分钟的沉浸式体验让传统文化与未来科技碰撞出火花;由废弃小学“修旧如旧”而来的乡村美术馆,每年吸引10万写生学生,80余幅湖南美术名家作品在此展出……“文物保护+业态创新”模式,让古建筑成为可触摸、可体验的文化空间。

  “家”的概念,不仅体现在檐廊相连、聚家为族的建筑群中,更延绵在张谷英村的家风家训中。

  “耕读继世,孝友传家”,当大门上的对联将代代生活于此的张氏家族精神内核书写于此。

  作为维系张氏家族延绵至今的精神支柱,张谷英村家训族戒源自始祖张谷英对后人的谆谆教诲,延绵至今,不仅成了后世子孙的治家格言,也赋予张谷英村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符号。

活态传承续文化脉络 百年张谷英村焕新韵_fororder_图片23

张谷英村内的家风主题宣传画 供图 岳阳县委宣传部

  在孝廉家风传承馆,“割股奉亲”“竹林义重”等故事以互动投影的形式呈现,游客伸手即可翻阅族谱,探寻文化基因;“文魁匾”背后张煌、张炳兄弟中举的故事,“八骏堂”中“刀枪入库”的雕刻寓意,都成为讲解员口中活化的历史;“孝当先、和为贵、勤耕读、崇廉洁”的核心理念,也通过28幅带二维码的楹联、孝廉墙等载体,成为游客触摸传统文化的窗口。

  “家”文化IP的打造,带来了显著的品牌效应。

  2023年,张氏家训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该村每年超100万人次的游客量中,有30%是冲着“家风文化”而来,古村的文化认同感正转化为旅游吸引力。

  “家”的故事,潜藏在驱动古村发展的血脉基因中,更彰显于古村在时代浪潮中生生不息的创新活力。(文 李媛)

编辑:周雨晴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