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摄制:乔永祯 于振涛
7月4日,以“处于十字路口的国际秩序:全球、区域与国别”为主题的第十六届国际政治经济学论坛在兰州大学启幕。本次论坛由兰州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联合主办,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2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金城,围绕国际秩序演变、全球南方重塑、地缘经济安全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参会人员合照 摄影 于振涛
多方共议国际秩序变革 主旨演讲勾勒理论创新图景
开幕式上,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安俊堂,国际关系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许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张宇燕分别致辞。活动旨在强调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背景下,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需肩负起解析秩序转型、服务全球治理的时代使命。
在备受关注的主旨演讲环节,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王正毅以“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与地区国别研究”为题,系统阐释学术研究的方法论革新。他深刻指出,研究需从长时段、大范围视角审视全球化进程。针对当前中美战略博弈,王正毅明确提出“系统性竞争”论断,强调需从科技原创、金融体系、产业链安全等多维视角构建国家战略安全体系。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荣休教授、欧洲联盟授予的让·莫内终身讲习教授宋新宁,国际关系学院经济金融学院院长羌建新,《世界政治研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田野,复旦大学国际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主任黄河,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黄琪轩,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陈小鼎等7位学者,分别围绕区域国别研究、国际货币金融稳定、供应链安全等议题发表真知灼见,为论坛注入理论深度与实践关怀。
主旨演讲 摄影 于振涛
五大专场聚焦热点议题 青年学者论坛激荡思想火花
论坛设置“战后国际秩序的演变与发展趋势”“特朗普2.0对国际秩序的冲击”“全球南方对国际政治的重塑”“地缘经济与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新疆域治理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五大平行论坛,70余位学者就分布式产业链构建、数字治理规则竞争、南南合作困境等前沿问题展开交锋。
在青年学者论坛环节,20余位新锐研究者聚焦“国际经济秩序的变与不变”,从美国霸权衰弱、区域国别政策演变等微观切口入手,展现出兼具创新视角与学术规范的研究能力。王正毅教授在点评中特别强调,学术研究当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建议青年学者关注数字货币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冲击、关键矿产资源安全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议题,为构建中国特色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贡献青春智慧。
平行论坛 摄影 于振涛
总结展望凝聚共识 会旗交接开启学术新篇
闭幕式上,各分论坛代表依次汇报研讨成果。王正毅教授与《国际安全研究》主编谭秀英对论坛进行全面总结,高度评价会议“兼具时代感与前瞻性”的学术特质,呼吁学界未来持续聚焦数字经济规则竞争、金融安全、供应链韧性等战略领域。
随着会旗从兰州大学移交至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齐义军手中,第十六届国际政治经济学论坛圆满落下帷幕。此次论坛既立足国际秩序转型的现实挑战,又深耕理论创新的学术沃土,为推动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走向深入、服务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了重要思想平台。在世界政治极化与全球化重构的关键时期,论坛所形成的学术共识与研究路径,正为解析“处于十字路口的国际秩序”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文 武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