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水市清水县各乡镇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迎来了一场特殊的“考试”——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研究员、天水市农业学校正高级讲师组成的测产专家组,依据农业农村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对本地种植的“兰天47号”“兰天538号”“兰天26号”等系列良种小麦进行了现场实收测产。
在白驼镇鲁家村小麦良种繁育基地,种植的“兰天26号”小麦经过脱粒、称重、扣除杂质等一系列流程,最终测算亩产达350公斤。这一数字,在2025年较为干旱的背景下,达到了寒旱区小麦种植的高产水平。
农户正在收割小麦
“从茎秆韧性到穗粒饱满度,再到抗逆性表现,这片小麦的长势超出预期。”甘肃省政府参事、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清水小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鲁清林蹲在田埂边,捻起一粒饱满的麦粒仔细观察,“清水县属于典型的寒旱地区,能有这样的产量,得益于良种的选择和精细的田间管理。‘兰天26号’根系发达、叶片蒸腾量小,在干旱条件下能高效利用土壤水分,成穗率比普通品种高。”
他进一步补充,“兰天系列”小麦不仅抗旱,还株型紧凑、成穗数高、落黄好,能高抗条锈病,兼抗白粉病、叶锈病等多种病害,丰产性突出、产量潜力大,在2025年干旱年份的表现,充分证明了其在寒旱地区种植的优势。
据了解,2025年开春后,清水县农业农村局预判到干旱风险,提前组织农技人员包片指导,把“良种+良法”的组合拳打在了关键处。全县25.893万亩小麦中,60%以上种植的是“兰天36号”“42号”“47号”和“天选54号”等耐旱抗病品种,同时全县推广“一喷三防”技术和机械化精量播种,降低病虫害危害、提高小麦抗逆性、增加粒重、提升种植效率,真正做到了良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结合,为小麦高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清水县开展专题培训
为了让良种优势充分发挥,2025年清水县邀请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省农科院的专家教授开展专题培训,在全县推广建设了10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通过“专家讲技术、农户跟着学”的模式,集成推广精准播量控制、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机械条播推广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适用技术,让科学种植技术走进千家万户,显著提升了繁育的科技含量与标准化水平。
金黄的麦浪在风中起伏,测产数据背后,是清水县在寒旱地区种出高产麦的坚定探索,既检验了良种的硬核实力,也印证了“藏粮于技”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更为寒旱地区的粮食生产提供了宝贵经验。下一步,清水县将继续与科研单位合作,培育更多适合寒旱地区的小麦品种,同时扩大良种推广面积,让“一粒好种子”结出更多“丰收果”。(文/图 李榕 王卫东 马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