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定西高峰:万亩高原甘蓝铸就“绿色金库”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7-21 17:42:31

  走进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高峰乡,2537米的海拔之上,连片的甘蓝种植基地宛如绿色海洋。菜农们正忙碌地采收着今夏第一茬甘蓝,得益于高寒冷凉的气候,高峰甘蓝以其脆甜的口感、丰富的营养远近闻名,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2024年,高峰乡蔬菜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量突破6万吨,蔬菜户均收入超3.95万元,这片曾经的“高寒”之地,正书写着“火热”产业兴乡的传奇。

甘肃定西高峰:万亩高原甘蓝铸就“绿色金库”_fororder_图片3

连片的甘蓝种植基地

  高峰蔬菜产业的崛起,党建引领是关键引擎。近年来,高峰乡创新实施“支部联企业带产业、企业联市场带销路、党员联群众带增收”的“三联三带”产业发展模式,通过“集体+农户+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引导规模大户发挥示范效应,成功打造了以牌坊村为核心、总面积5800亩的甘蓝示范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关庄、麻地湾、城门寨等周边村社协同发展,全乡蔬菜种植规模稳定在万亩以上,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

  在牌坊村千亩蔬菜示范基地,二十余名党员示范户带头冲锋。成顺宝、韩忠、郭树礼等一批技术精湛的种植能手脱颖而出,党员示范户成顺宝一边熟练地采收着甘蓝,一边感慨:“以前种小麦,一亩地收入也就千把块,现在种甘蓝,平均亩收益能超过7000元。”这巨大的转变,生动诠释了“党旗插在田坎上、党员聚在菜田间”的振兴实践。为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动能,全乡新建钢架塑料大棚37座,主要用于蔬菜种苗繁育和春提早、秋延后反季节生产,为农户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甘肃定西高峰:万亩高原甘蓝铸就“绿色金库”_fororder_图片2

农户在采收甘蓝

  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生态治理的新挑战。面对年产6万吨蔬菜产生的大量尾菜问题,高峰乡党委、乡政府主动破题,创新推出“尾菜青贮”生态循环模式。在宝红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机器轰鸣,粉碎机正高效运转。技术员张爱红详细介绍道:“我们将甘蓝尾菜与其他秸秆按照科学比例混合打包青贮。你看,这样生产出来的混合饲料,经检测,蛋白质含量比普通草料要高出15%,富含多种维生素,牛羊特别爱吃,增重效果明显。”2024年以来,该模式已集中处理尾菜200余吨,不仅有效破解了尾菜污染难题,实现了无害化、资源化利用,还大幅提升了草料品质,带动周边养殖户户均节约饲料成本约3000元,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为应对市场波动和自然风险,确保农民收益稳定增长,高峰乡多措并举筑牢产业保障网。一方面,大力推广“甘蓝+”轮作种植模式,引导农民在甘蓝主产区科学搭配种植其他蔬菜品种,通过错季种植、错季上市,实现由一年“一茬”向“多茬”、品种由“单一”向“多样”的转变,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延长市场供应期,实现了“一田双收、多收”,最大限度规避了单一品种和市场波动的风险;另一方面,全面落实农业保险政策,构筑风险屏障,积极动员组织199户菜农为3200亩蔬菜购买了农业保险,农业保险的“稳定器”作用得到切实发挥。2024年受灾的186户及时获得保险理赔9.6万元,有效保障了基本收益。“有了保险兜底托底,解决了后顾之忧,我们就敢放开手脚种菜、扩大生产了。”2024年获得保险理赔的种植户董红武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甘肃定西高峰:万亩高原甘蓝铸就“绿色金库”_fororder_图片4

甘蓝

  从“靠天吃饭”到“链上生金”,定西市安定区高峰乡以一片片翠绿的甘蓝为笔,以党建引领、科技赋能、绿色循环、风险防控为墨,在海拔2500米的高原上,精心绘就了一幅“支部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菜田间、群众富在甘蓝上”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一辆辆满载“高峰甘蓝”的货车驶出大山,奔向全国各地市场,这条在黄土高原上蜿蜒伸展的绿色产业链,已成为高峰乡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奏响了高原特色产业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强音。(文/图 王启辉)

编辑:王奇英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