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秦安县刘坪镇树庄村热闹非凡。这一天,树庄村第一个大学生杜亮亮回来了,带着60盏光伏路灯和100本儿童读物,为这个靠“万亩桃园”火起来的小村庄,添了份特别的礼物。
村民组装光伏路灯
树庄村挨着刘坪镇的“万亩桃园”,这几年借着“文农旅融合”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日子越过越红火。桃花开的时候,漫山粉白,游客能把村道挤得满满当当;桃子熟了,筐子摞得像小山,货车一趟趟往外地送。可一到晚上,问题就来了——弯弯绕绕的路上没几盏灯,村民夜里串门得打着手电筒,游客想在桃园边多停留会儿也有些顾虑。
村支书杨博早就在为这“黑夜难题”犯愁。2025年春天,她听说杜亮亮在做“山海回响・点亮心灯”的公益项目,专门给乡村捐路灯,赶紧打去电话。
路灯捐赠仪式
杜亮亮可不是普通的游子。1998年他考上了北京华北电力大学,是树庄村飞出的第一只“金凤凰”。如今在国网浙江电力公司工作的他,身上的荣誉能数出一长串: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宁波好人”、浙江省新荷人才……不光如此,他还写了《未曾牵手》《高复班》好几本书,故事里全是树庄村和刘坪镇的影子。现在,他还是“小草”电力志愿服务队的队长,这支1990年成立的队伍,拿过十多个国家级的志愿服务奖状。
捐赠那天,杜亮亮也没闲着。他穿着红色的志愿服,蹲在路灯旁给村民做示范:“这光伏板得朝正南,角度调好了,晒一天太阳,阴雨天能亮三五天。”他边说边拧螺丝,“感应器也得注意,人走过来就亮,人走远了稍暗点,省电。”村民们围在一旁,有的拿本子记要点,有的举着手机拍安装步骤,嘴里不停念叨:“以前只知路灯亮,不知里头有这么多门道,亮亮教得细,以后坏了咱自己就能修。”
给村民做示范安路灯
天擦黑的时候,有人喊了声“合闸试试”。随着开关“啪”的一声响,路灯瞬间亮起,明亮的光顺着村道铺过去,像给村子系了条发光的丝带。“以前咱村没路灯,可真不方便。娃娃们早出晚归上学,摸黑走夜路让人揪心,村民们去桃园摘桃,赶上收工晚了,深一脚浅一脚的也不安全,”快60岁的师红红站在路灯下,手在光里挥了挥,“现在好了,这路灯一亮,走哪儿都亮堂,娃娃上学、咱干活都踏实多了!”
杜亮亮跟孩子们一起读书
村委会的屋里,孩子们正围着杜亮亮叽叽喳喳地问着外面的世界,手里捧着他亲笔写的书,看得入了神……师红红看着这一幕,跟旁边的人说:“亮亮是从我们村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是我们树庄村的骄傲,他在外面工作非常出色,现在给我们村里捐了路灯,又捐了书籍,对我们村里娃娃的学习也很关心。”杨博听了连连点头:“他给村里捐路灯、捐书,不光是给村里添东西,更是给孩子们鼓劲呢!希望以后村里的孩子都像他一样走出村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杜亮亮给村民讲解路灯安装方法
杜亮亮收拾东西准备返程时,夜色里的树庄村已被路灯连缀成一条炽亮的光河。“我是从树庄村走出去的,能为家乡做一点小事,感到很高兴。这几年秦安变化多大啊,乡村振兴搞得这么好,咱们在外的人,回来搭把手是本分,” 他望着亮起来的村子,眼里映着光,“希望更多从秦安走出去的人,能够多回家看看,不管是带着技术来,还是带着资金来,哪怕是给孩子们送几本书,都是在为家乡添彩。咱们一起把秦安‘桃乡’的名片擦得越来越亮,让树庄村这样的美丽乡村在秦安大地上越来越多。”
村民们在路灯下交谈
饮水不忘思源,致富不忘桑梓。如今,树庄村的夜晚亮了起来,孩子们有了新读物,这份来自游子的反哺,如同点点繁星,不仅点亮了乡村夜晚,也照亮了村民们的幸福生活,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和美乡村建设,共同为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添砖加瓦。(文/图 刘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