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国语大学:上合峰会背后的“语言桥梁”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9-11 15:45:13

  2025年上合峰会期间,天津外国语大学的127名师生用11种语言,搭建起一架坚实的桥梁。

  上合峰会期间,天外师生们分布在各个关键岗位。笔译组高质量完成了15万字的文件资料翻译与校对工作,口译组则被分配至10个工作组,覆盖了从外宾接待到新闻发布的各个点位。通识教育学院的何琳老师服务于巴基斯坦外宾团组,为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的接待提供了全方位的翻译服务。在中巴安保团队对接会上,巴方翻译临时缺席,何老师主动上前梳理工作流程,确保双方高效沟通。“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保障合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何琳说。

  在梅江会展中心,翻译团队作为晚宴和非遗展示区的沟通纽带,为各国贵宾搭建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国际传媒学院的尹佳老师负责郑氏漆器非遗展示的翻译工作,她通过深入研究和多次演练,将“犀皮漆”译为国际通行的“菠萝漆”,并提炼出“缓进快出”的操作口诀,让外宾深入感受中国非遗技艺的魅力。

  新闻中心也是天外师生们的重要战场,他们为1000余名外方记者提供了翻译服务,并高质量完成了多场新闻吹风会的同传与交传工作。此外,在迎送和参访点位,翻译团队更是最早上岗、最晚结束,面对诸多挑战,他们紧密协作,获得了外方代表团的高度认可。

  此次上合峰会的翻译工作,不仅是一次高强度的实战锻炼,更是天津外国语大学“复合型”“实战性”人才培养成果的生动展示。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院长、上合组织峰会翻译组负责人王文倩表示:“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们真正理解了翻译的价值,也让世界看到中国高校在国际交流中的担当与贡献。”(文 柳莹)

编辑:袁艺航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