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县山区两代人接力“送医上门”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9-29 17:56:25

       湖南省衡阳县阳亭村的蜿蜒山路上,一辆摩托车每日准时打破晨雾的宁静。“00后”乡村医生王娟挎着药箱,熟练地避开坑洼,开始新一天的上门诊疗。

  这条山路,她父亲王黎明已走了35年。

  35年前,17岁的王黎明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萎缩,曾一度在村口石桥边陷入绝望。但“不当废人”的信念支撑他托人买来字典,靠辨认偏旁部首的“笨办法”硬是啃下了医学书籍。

  学医三年,他花了两年半时间认字。白天拄拐采药,晚上挑灯夜读,甚至因瞌睡打翻煤油灯时,第一反应是抢救枕边医书。他的执着最终打动了卫生院院长,收下了这个特殊徒弟。

  20岁那年,王黎明在师父鼓励下成功救治昏迷村民,从此开启村医生涯。35年来,他拄坏的拐杖换了一副又一副,诊室从土坯房变成砖瓦房,但守护乡亲健康的初心从未改变。

  2024年春天,王黎明被确诊肝癌晚期。消息传来,王娟还在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就读,彼时正在曲兰镇卫生院实习。接到电话的那一刻,她没有丝毫犹豫,当天就收拾行李回了阳亭村。

湖南衡阳县山区两代人接力“送医上门”_fororder_1

王娟行走在山间小道上 供图 衡阳县委宣传部

  “村里不能没有医生,我爸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我必须回来。”王娟第二天便穿上父亲洗得发白的白大褂,站在了卫生室的诊桌后。

  童年记忆中的草药香是王娟最早的医学启蒙。六岁时,她就坐在父亲药柜旁认药材;六年级第一次独立抓药获得村民认可后,她心中便埋下了从医的种子。

  然而独立行医的道路并不轻松。复杂的山路让她多次迷路,村民起初的不信任更是考验。有一次,她为说服一位独居老人接受免费血压测量,在门外耐心解释了一个小时。

  如今,王娟的摩托车已成了村民熟悉的风景。药箱里血压计、听诊器、常用药一应俱全,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位村民的健康状况。

湖南衡阳县山区两代人接力“送医上门”_fororder_3

王黎明(左)给王娟(右)讲解行医心得 供图 衡阳县委宣传部

  “以前村民找我,会先问‘你爸在吗’;现在直接说‘娟陀,我不舒服’。”王娟笑着说,听到老人夸她“比爸爸还细心”时,她偷偷红了眼眶。

  王黎明虽因病情加重只能坐在轮椅上,但仍坚持在诊室指导,用红笔在女儿笔记本上批注注意事项:“给老人测血压要先让他们坐五分钟”“输液时要多观察”......

  从拐杖到摩托车;从土坯房到砖瓦房诊室,改变的是诊疗条件,不变的是两代村医的坚守。在衡阳县的山区里,王黎明父女用医者仁心守护着乡村健康的“最后一公里”,让每一位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的医疗服务,成为乡村振兴中最温暖的注脚。

  “我爸常说,当村医,不仅要治病,更要暖心。”王娟望着父亲的背影说:“这条路,父亲走了35年,我想一直走下去。”(文 陈曙霞 胡小敏 陈雪炎)

编辑:李媛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