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秋意正浓。湖南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内,市场竞争的积极氛围同样浓厚。
10月15日,长沙“机器管招投标”公众开放日,近60名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等交易主体代表走进交易中心,“零距离”观摩“机器管招投标”项目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场景,感受招投标向“数智规则”转变的改革创新。
投标文件加密上传,系统自动解密、归集……在中心二楼的“不见面”开标大厅,没有围坐一堂的工作人员,取而代之的是“机器管招投标”交易系统在此为交易主体服务。
不到三十分钟的时间,开标完成。投标人足不出户、线上完成全程操作。

交易主体代表参观“机器管招投标”评审监测调度工作会场 供图 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以前不仅开标费时间,制作标书也需要大量的精力。”从业三年的投标人周勇虽已是“投标界”的“熟手”,投标文件的制作仍是曾经最让他苦恼的工作。“以前都是用文档填写,快的话也需要2到3天,现在2到3小时就够了,大部分信息都可以在系统中直接勾选。”目前,投标文件项目需填写的155项数据中,142项信息能够自动填写。投标单位做的不再是“论述题”,而是“填空题、选择题”。
开标之外,评标、合同签订等流程的效率、公平性、透明度均显著增强。机器管范本、机器管评标、机器管监管组织、机器管配套制度机制……在交易中心,一套排除人工干预的交易模式和监管机制正在建立。
“全领域制度设计、全过程数据共享、全链条数智赋能。”长沙市政协副主席、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黄锋用“三全”解读“机器管招投标”体系的特点。“它依托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推动招投标从‘人工干预’向‘数智规则’治理模式转型,打破市场准入隐性壁垒。”
改革背后,是湖南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预防和惩治腐败机制建设的思考。2024年9月,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强调,要进一步织牢制度笼子,斩断腐败链条,着力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机制改革,更好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更好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应运而生的“机器管招投标”交易系统于2025年2月在湖南上线试运行,并向14个市州全面铺开,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全省“一张网”。
号角在前,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迅速成立评审监测调度小组,同时完成硬件部署、系统对接与联调测试,通过真实项目1:1建模,开展全行业、全类别、全流程模拟测试,保障系统高效稳定运行。4月2日,湖南省首宗住建市政领域“机器管招投标”项目便在此完成交易。

公众开放日沟通交流会现场 摄影 李媛
目前,系统已覆盖房建、市政、水利等多个领域。截至9月30日,长沙已通过该系统发布招标计划638宗,完成交易174宗,交易金额达57.16亿元。
更深远的变化在于——市场主体的信心正在重塑,省外企业来湘的隐形壁垒被打破。
据统计,已完成交易的174宗项目总投标人次达11935次,单项目最高投标家数423家,平均68家,较去年增长3倍以上。其中,外省企业投标占比40.63%,中标率29.88%,分别增长10.91%和11.02%。
“以前总担心‘拼关系’‘走后门’,现在只要技术过硬、报价合理,就有机会中标。”开放日尾声,一位投标人在填写调查问卷时写道。(文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