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近日,“数字丝路看泉州”主题媒体行活动圆满落幕,来自中央和地方的媒体记者们深入泉州多地,探寻这座“海丝”古港如何在数字经济浪潮中焕发新生,打造面向未来的“数字丝路”新枢纽。活动聚焦历史传承与数字创新的深度融合,立体展现泉州在数字经济赋能下的产业升级、贸易变革与文化传承新图景。
产业升级:从传统制造到数字赋能新高地
在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一场伟大的产业变革正在上演。作为完善泉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泉州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展示了当下数字技术在推动泉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磅礴潜能。据产业园入驻企业负责人介绍,泉州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方面付出了多方面努力,园区积极引进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等知名高校团队,借助科研力量推动泉州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传统产业向智能化制造迈进;此外,泉州还成功吸引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入驻园区,这些头部企业充分发挥龙头效应,有力促进了泉州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地理区位示意图(宫梦薇 摄)
贸易变革:从林銮渡帆影到跨境电商数字浪潮
数百年前的林銮渡,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标。古人从林銮渡出发,驾驶福船航行至东南亚、非洲等地,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传奇,泉州港由此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数百年后,同样的海域,贸易模式已发生根本性变革。在石狮市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企业通过“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将服装、五金等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全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泉州培育出6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024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达620亿元。这座“世界遗产之城”正以“数智”为帆,在全球贸易的壮阔浪潮中续写崭新传奇。
林銮渡及停靠船只(宫梦薇 摄)
文化传承:从海丝古韵到数字新章的开放包容
泉州自古便是多元文化的熔炉。宋元时期,刺桐港的商船载着瓷器、丝绸与香料往来于亚非欧,也带来了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等文明印记;梧林传统村落的华侨建筑群,将闽南燕尾脊与南洋花砖、哥特式尖塔共置一隅,形成“和而不同”的建筑交响;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数字动画《刺桐梦华图》,再现了阿拉伯商队、波斯工匠与欧洲传教士在泉州共话文明的盛景。如今,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选址泉州,数字浪潮在刺桐港涌动,泉州再度与世界紧密相连,以“数智海丝”为笔,书写开放包容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宫梦薇)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展示的“迎蕃货”场景(宫梦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