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专稿:塞内加尔门户网站“塞内新闻网”(Seneweb)近日刊发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抵抗与牺牲的历史》的评论文章。文章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版图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其重要性却常遭西方叙事忽略。文章强调,事实上,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以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抵抗和数千万军民的牺牲,担当着全球反法西斯斗争的中坚力量。且战后中国长期践行和平主张与正义理念,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贡献良多。
“塞内新闻网”文章截图
文章表示,中国在二战中扮演着决定性角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据独特地位。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便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该时间节点远远早于1939年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和1941年珍珠港事件,在此之前,中国几乎全凭一己之力抗击日本法西斯。中国军民以顽强意志抵御侵略者,在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中,先后进行了22场大规模战役、200多次重要会战和近20万次大小战斗(编者注:此处为八年全国抗战期间统计数据),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最终使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化为泡影。
文章指出,中国是遏制轴心国扩张的战略屏障。东方主战场显著牵制了日本势力范围的扩张,有效阻止了轴心国会师。1937至1945年间,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日本陆军,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仍有35个精锐日本师团深陷中国战场,使日本海军对美作战能力大大削弱。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表示,若无中国牵制,日军可能入侵澳大利亚和印度,进而踏足中东与德军会师,最终彻底围困苏联。在本土作战的同时,中国还为盟军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战略支持。著名的“驼峰航线”堪称盟军生命线,这条航线不仅为盟军输送了中国长江流域的桐油、钨矿等关键战略物资,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勇气与团结。
文章还强调,中国是战后世界和平与正义的践行者。1942年1月1日,中国与美、英、苏等国共同成为《联合国家宣言》首批26个签署国之一。作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将抗战经验转化为对国际秩序的新构想,在联合国制宪会议上,中国积极倡导反对殖民统治、实行民族平等及民族自决,推动将“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等原则写入《联合国宪章》。深知和平代价的中国,始终在国际舞台上为公平正义与停火止战不懈努力。
最后,文章呼吁道,八十年前,世界饱经战火摧残,也见证了各国为实现和平正义书写的光辉篇章。当下,冲突与动荡仍在持续,人们应当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铭记历史牺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携手捍卫人类共同价值,守护我们唯一的地球家园。(宫梦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