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年平均气温25℃,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造就了海南大米“鲜、香、净”的独特品质,更有一年四季新米不断上市的时节优势。连续六年举办的“海南好米”评选活动,加上科研技术的强力加持,让海南在“好米”之路上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轨迹。
海南得天独厚的区位和气候优势,犹如一块巨大的磁石,每年吸引着国内上百家科研单位前来进行南繁加代育种工作。国内众多优质稻种都经过海南南繁的洗礼,然而,在国内大米市场,就连海南百姓的餐桌上,都难得一见海南大米的身影。
为打破这一局面,2019年起,海南积极发挥南繁优势,全力培育优质水稻品种,迈出了打造优质大米品牌的关键步伐。六年来,“海南好米”评选活动已成功举办六届,共评选出28个金奖品种。其中,13个品种已通过审定或引种备案,在海南大地得到了广泛推广种植。
“今年我们重点种植的品种包括美两优秋香、泰优1002以及金农优1826,这些都是‘海南好米'的金奖品种。”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仕明如数家珍地介绍道。
据了解,为让“海南好米”早日香飘百姓餐桌,2021年起,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省种子总站加强了“海南好米”金奖品种的示范布点与小规模推广。从海口市红旗镇五田家公司基地、三亚市崖州区高地村,到临高县波莲镇古柳村、乐东黄流镇抱孔洋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东方东河镇水稻优良基地,处处可见“海南好米”金奖品种集中示范种植的丰收景象。
今年66岁的邓景中是一位与土地相伴四十多年的老稻农。自2019年1月“五田家”琼山福稻核心种植基地在伯候村落地种植开始,邓景中每天都会准时来到水稻种植基地,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查看水稻的生长情况。
此外,“五田家”创新推出了“五个统一、三种模式”,即“订单、托管、流转”三种合作模式,以及“统一选品、统一购种、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收购”的五个统一合作发展模式。这一创新举措让农户愿意种地、乐于种地,种地有保障,真正实现了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
“我们协会希望鼓励所有的稻农热爱种地,用心把地种好。”海南省水稻协会会长林星的话语中饱含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近年来,海南通过“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制”的系统化举措,全力打造优质稻绿色生产基地,推动全产业链协调发展。同时,积极推动各市县推广种植“海南好米”金奖品种。经过6年的精心评选和示范推广,“海南好米”品牌已初具知名度。
其中,作为“海南好米”金奖品种示范种植区之一的海口市红旗镇五田家公司基地,其推广种植的福稻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如今的“琼山福稻”不仅为“海南好米”品牌效益添砖加瓦,更实实在在地鼓起了农户的“钱袋子”。据统计,“五田家”目前已经种植水稻55000亩。
“听说有公司来这里承包农业基地,我们全村人都同意,因为这是来带我们发展的,我们当然支持。”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墨桥村委会伯候村村民邓积华高兴地说。
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墨桥村党支部书记黎积书更是欣喜地表示:“现在我们的零散田块变成了连片良田,撂荒地变成了丰收田,变成了我们的粮仓。让我特别高兴的是,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为提升“海南好米”品牌影响力,海南专门起草了《“海南好米”品牌发展规划》,围绕优质稻产业链,进一步完善"海南好米"品牌化产业标准体系,加快“海南好米”公用品牌建设进程,从育、繁、推、加、销一体化能力着手,完善“海南好米”全产业链体系。目前,“海南好米”品牌建设已初见成效。
其实,无论是发展规划、示范种植基地,还是评选活动,都是为了向更多人展示:海南不仅有好山好水,更有优质稻谷。同时,这也是推动海南稻米产业实现“品种-品质-品味-品牌”梯次转变的重要举措,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让这份“唇齿留香”的“海南好米”走向全国老百姓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