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打造全链条绿色消纳体系 “零碳工厂”让新能源“就地生金”
2025-09-15 17:20:0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编辑:陆华宇

  位于吉林西部大安市的一家“零碳工厂”,能将风、光、水等本土资源,就地合成化工产品,让自然资源“就地生金”。

  液态氨生产下线

  灌装运往下游企业

  在这家“零碳工厂”生产线的最末端,有6个超大罐体,储存的是厂区生产出来的液态氨。氨的形态,可分为气态和液态,液态更便于储存和运输。储存罐有20米高,可以容纳一千吨液态氨。

  在装卸区,工人们打开储存罐的阀门,将产品通过管道输送到专业转运车中,销往下游企业。

打造全链条绿色消纳体系 “零碳工厂”让新能源“就地生金”

  氨并不是新兴产品,作为基础化工原料,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比如,吉林是农业大省,化肥里就少不了氨的成分,还有一些感冒药,也要加入氨。

  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诞生了氨的生产工艺,这个工厂有什么特别?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项目实现“风光发电—电解制氢—合成氨—储运应用”全链条贯通,为新能源就地转化提供工业化范本。

打造全链条绿色消纳体系 “零碳工厂”让新能源“就地生金”

  更值得一提的是,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的氨,是纯绿色的。

  绿电、绿氢、绿氨

  本土资源就地转化

  在全球市场上,主要有灰氨和绿氨,二者工艺是相通的,都需要先生产出氢气,再与空气中的氮气结合,形成合成氨。它们之间最核心的区别就是能量来源。

打造全链条绿色消纳体系 “零碳工厂”让新能源“就地生金”

  灰氨生产中,需要依托天然气、煤炭等化石原料制备出氢气。而这里生产的绿氢,依托的是电和水。

  电和水从何而来?

打造全链条绿色消纳体系 “零碳工厂”让新能源“就地生金”

  厂区南侧,连片的风车产生每小时70万度电力。

  厂区北侧,有大约占地两亩的太阳能光伏板,每小时最大可发电10万度。

打造全链条绿色消纳体系 “零碳工厂”让新能源“就地生金”

  园区两公里外,流淌的是川流不息的嫩江水。绿电与地下管网引入园区的江水相遇,依托“电解水制氢”原理转化为绿氢。

  工厂将风、光、水等可再生的本土资源就地转化,形成了绿氢消纳绿电、绿氨消纳绿氢的全链条绿色消纳体系。

打造全链条绿色消纳体系 “零碳工厂”让新能源“就地生金”

  工厂年产绿氨18万吨,与传统的灰氨生产相比,绿氨不仅摆脱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每年还可减少碳排放约65万吨,相当于植树3000万棵。

  此外,氨作为燃料使用,在减少碳排放、长距离运输和跨季节储能方面更具潜力‌,被全球航运业寄予厚望。

  探索全产业链布局

  畅通绿电消纳大循环

  这座工厂是“十四五”期间,吉林省“绿氢+”新能源产业布局的一个具象表现。

打造全链条绿色消纳体系 “零碳工厂”让新能源“就地生金”

  企业选择落户大安,并非偶然。吉林西部作为国家松辽清洁能源基地的核心区,拥有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为发展新能源产业提供了肥沃土壤。

打造全链条绿色消纳体系 “零碳工厂”让新能源“就地生金”

  “十四五”期间,吉林省共推动建设10个省级统筹绿能产业园区,涵盖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依托清洁能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光伏板、智能锚栓、电缆等制造企业多点开花,形成互相补链、强链、延链的发展网络。

打造全链条绿色消纳体系 “零碳工厂”让新能源“就地生金”

  如今的吉林,已成为我国绿电增量与就地转化的关键力量。

打造全链条绿色消纳体系 “零碳工厂”让新能源“就地生金”

  新能源产品的应用也深入到生产生活中。厂区员工的大巴班车,都是氢燃料电池车,通过加氢来提供动力。

  与纯电动车相比,它有哪些优势?

  一台氢燃料电池大巴车加注一次,用时不到15分钟,比纯电动车“快充”还快。充满后可载客45人行驶600公里,比很多纯电动车续航还长。

打造全链条绿色消纳体系 “零碳工厂”让新能源“就地生金”

  随着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会有更多像这里一样的工厂,不仅“氢动吉林”,更会“氢动世界”。

标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