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2日,纽约联合国总部。在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上,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等6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而就在一天前,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葡萄牙也作出同样决定。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我们必须竭尽所能维护‘两国方案’的一切可能,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和平与安全中比邻而居。”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支持以“两国方案”解决巴以冲突。
至此,在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已有157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占比超过80%;在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有4个承认巴勒斯坦国,占比80%。显然,承认巴勒斯坦国成为国际共识。
为何国际社会在此时掀起这场 “承认潮”?听听加沙废墟里的哭声吧。“加沙地带的饥荒与遭到的破坏已超出人类容忍极限。”——这是英国副首相拉米近日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的表态。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6.5万名巴勒斯坦人死亡、16余万人受伤。联合国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包括东耶路撒冷)独立国际调查委员会日前发布报告,认定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犯下种族灭绝罪行。
目前,局势正向更加危险的方向发展。9月,以色列对叙利亚、黎巴嫩等国发动空袭,连作为美国盟友的卡塔尔也未能幸免。以官员甚至威胁未来有可能全面吞并约旦河西岸地区,而这被视作是巴勒斯坦国的核心领土。国际社会的耐心快被耗尽,西方各国政要面临的国内舆论压力也升至临界点。在此背景下,多国选择承认巴勒斯坦国作为政治回应,以避免发生更大的灾难。
与此同时,这一波“承认潮”表明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两国方案”不可替代,必须强化对这一方案的政治支持。国际社会公认的“两国方案”,是指建立一个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但随着以色列兴建“隔离墙”以及其他安全防卫工程,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社区被割裂和压缩。加上美国一边倒地支持以色列,“两国方案”遭遇挑战。如今,新一轮巴以冲突延宕23个月,造成前所未有的人道灾难。国际社会意识到,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必须坚持“两国方案”。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与《国际锐评》交流说,“两国方案”是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唯一现实出路,承认巴勒斯坦国是落实该方案的重要步骤之一。西方阵营的立场转变不仅是对巴勒斯坦的道义声援,更为“两国方案”实施增强了民意基础。
往深里看,这一波来自美国传统盟友的“集体转向”,被外界视为美国在巴以问题上陷入外交孤立。过去十多年,华盛顿几乎放弃了公正调停的角色,对以色列定居点扩张持续默许,不断侵蚀“两国方案”的生存空间。就在18日举行的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当14 个理事国一致支持加沙永久停火决议草案时,美国再次动用 “一票否决权”。这是美国在安理会关于加沙冲突的表决中第六次行使否决权。此外,自2023年10月以来,美国已向以色列交付超过9万吨美式武器、弹药等军用物资。美国前驻北约大使罗伯特・亨特说:“正是美国的默许与输血,才让以色列有恃无恐、为所欲为。”
如今,面对多国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浪潮,美国仅轻描淡写地表示“优先关注人质释放和以色列安全”。“中东观察网”称,华盛顿在巴以问题上正在被世界孤立。中东资深记者贾西姆・阿扎维批评说,“外交孤立无法维护美国利益。历史一再证明,逆流而行者,终将自食其果”。还有分析认为,如今西方多国“集体转向”,既是对美国领导力缺失的回应,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尝试重构和平框架的努力。
“承认巴勒斯坦国”是实现正义的第一步,但远非终点。从加沙逃到都柏林的巴勒斯坦难民加林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说,“‘承认’带来了希望,但希望是不够的,我们现在需要真正的行动”。不少分析指出,作为以色列行动背后最主要的支持者,美国如果拒绝作出实质性改变,巴以局势难以迎来真正转机。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实现巴以和平,是加沙废墟上渴望重建家园的民众的期盼,是中东地区渴望稳定的国家的诉求,更是国际社会必须扛起的责任。作为巴以问题至关重要的第三方,美国应直面全球超八成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的现实,放弃单方面偏袒以色列的政策,支持实施“两国方案”。加沙战火不能再继续燃烧,巴勒斯坦问题不应成为世界无法愈合的伤口。(国际锐评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