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综合报道:7月初,一个来自太阳系外的星际天体引起多国天文学家注意,这颗天体是人类观测到的从星际空间进入太阳系的第三位“星际访客”,现已被命名为“3I/ATLAS”,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资料称,该彗星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且将始终与地球保持安全距离。
哈勃望远镜于2025年7月21日拍摄的“3I/ATLAS”照片。(图片来源:东方IC)
“3I/ATLAS”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
据新华网报道,天文学界常用偏心率来描述轨道形状。例如,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几乎是圆形,其偏心率接近0。偏心率在0和1之间,轨道为椭圆形。偏心率大于1,则为双曲线,按照这种轨道运动的天体会在星际间漫游,又称“星际访客”。
关于此次发现的“3I/ATLAS”,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的资料称,该彗星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且将始终与地球保持安全距离。其最接近地球时距离约1.8个天文单位(约2.7亿公里)。该彗星预计将于2025年10月30日前后抵达近日点,届时将距离太阳约1.4个天文单位(约2.1亿公里)。
欧洲航天局指出,根据“3I/ATLAS”的运行轨迹,天文学家怀疑该彗星可能是迄今为止观测到的最古老的彗星。它可能比太阳系还要年长30亿年,而太阳系本身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了。
“3I/ATLAS”发现水活动痕迹
目前已知太阳系的首个“星际访客”是发现于2017年10月的雪茄型长条天体“奥陌陌”,最长处约400米。2019年发现的天体“21/Borisov”是目前已知光临太阳系的第二位“星际访客”,据分析是一颗彗星。此次发现的“3I/ATLAS”是人类观测到的从星际空间进入太阳系的第三位“星际访客”。据美国《天文学》杂志报道,与之前发现的两颗星际天体不同,“3I/ATLAS”为天文学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他们得以管窥另一个恒星系统的化学成分。奥本大学的一个科学家团队通过“羟基”这种阳光分解水蒸气产生的副产物,在“3I/ATLAS”上发现了水活动痕迹。水是科学家研究彗星活动的重要标尺,这一发现为科学家提供了参照基准,使他们能够将这颗彗星与太阳系本土彗星进行对比。
“当我们从星际彗星探测到水——哪怕只是它微弱的羟基紫外线回波时,我们就是在解读来自另一个行星系统的讯息,”奥本大学物理学教授丹尼斯·博德维茨说,“它告诉我们,构成生命化学成分的物质并非我们独有。”(陆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