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李俊翔、闫明)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常设展览馆所在建筑,从上世纪60年代起便被列为苏联历史文化遗产。这座展览馆在铭记中国共产党苦难与顽强的历史瞬间之余,也见证着新时代中俄两国的深厚友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探访了这座展览馆,感受着展览馆在新时代带来的新气象。
在距离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西南约40公里的五一村坐落着一座漂亮的三层小楼,黄白相间的外墙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这座修葺一新的建筑就是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常设展览馆。常设展览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中共六大展览,二是当时的会场和几位会议代表住所的场景复原,三是中国和俄罗斯两国近年来友好关系回顾展。
中共六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唯一一次在海外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从历史上看,在中国共产党经历大革命失败、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中遭遇重创的背景下,中共六大在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征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吴伟锋指出:“尽管六大存在一些缺点,但是瑕不掩瑜,总体来说它的路线基本上都是正确的。六大以后的两年,全党积极贯彻执行六大的方针、路线、政策,我们的党也因此恢复和重建了党的组织,领导组织开展群众斗争,中国革命也出现了走向恢复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与此同时,中共六大也成为了中俄友好关系发展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中国研究室主任阿尔乔姆•科布杰夫表示:“中共六大的召开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首先是中国共产党在困境中得以保存,中共党员们再次团结起来,组织性得以加强;其次是与众多国际组织建立了联系。六大的召开为中共代表与苏联领导层近距离接触提供了机会,使其彼此建立了联系,为两国之间的长期友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共六大会址曾几经易主又遭遇火灾,被大规模毁坏。在中俄两国政府的关注和推动下,2013年3月23号,中共六大会址展览馆建馆工程启动仪式在莫斯科举行,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启动仪式。
据了解,会址修复全部由中方出资,项目工程由中俄两国合作进行。馆内装修根据历史同期同类建筑的装饰风格设计。展陈工作则以中共六大与会代表的回忆录为依据,复制了当年的场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览馆还保留了一段原址墙没有修复,让人们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修复工程的艰巨。有关中共六大的文件资料多保存在俄罗斯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展出的部分珍贵资料复制品得益于该馆的支持。
历经两年的筹备和九个多月的施工建设,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于2016年7月4号正式向游客开放,并由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管理和运营。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副馆长李守义介绍说:“中共六大会址的修复是在两国元首的高度重视下推动完成的,是由中方历时293天修复建成的。展览馆因为它属于俄罗斯联邦级的文化遗产,根据法律是不能买卖的,所以只能由俄方以租赁的形式租给中方进行使用,租期49年,租金(象征性地收)1卢布,这也体现了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李守义还表示,如今修葺一新的中共六大会址展览馆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推广基地,使得中俄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不断深化,“截止到目前我们已经接待了24000多名观众,其中俄罗斯及海外观众有8000多名。我们也举办了60多场的文化交流活动,可以说六大展览馆现在也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建成和开放的贺词中强调的一样,展览馆的建成为中俄两国人民架起了一座增进理解、深化友谊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