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团在阿斯塔那古墓群遗址进行采访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王梦凡):10月17日,越过《西游记》中提及的火焰山,2016寻找丝路上的陕西元素的媒体采访团来到了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东南四十公里的阿斯塔那古墓群,追寻丝路上的长安足迹。又在吐鲁番市博物馆意外邂逅来自陕西西安的汉阳陵出土文物精华展,让人在惊呼缘分的同时,也不难看出,在这条丝路上,不论古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未间断。
媒体采访团首先到达阿斯塔那古墓群,这里距高昌故国6公里,是古代高昌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大约形成于公元3-8世纪,距今有1700多年,墓室出土的文物和壁画多受到唐代中原文化影响,这对新疆地区历史和古丝路沿线文化融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建国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先后进行了多次发掘,出土了数万件文物,包括丝绸织品、壁画、陶器、木器、钱币、各种墓俑、墓表、墓志等,尤为珍贵的是这里还出土了2700多件各种古代文书。事实上,自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完成“凿空”,为联合西域各国抗击匈奴,中原人民和西域人民的交往便日益密切,来这里征战、贸易、定居的中原人不绝如缕。而出土于维吾尔族人墓穴中伏羲女娲的造型图案,也体现了中原文化对西域人民的熏陶。
阿斯塔纳古墓出土的女娲伏羲图案壁画
高昌故城微缩景观中当中大殿相传为玄奘讲经地
采访团随后也在吐鲁番市博物馆内看到了出土于阿斯塔纳古墓群的女娲伏羲图案壁画,除此之外,也看到了高昌故城的微缩景观。话说古长安和高昌故城的渊源,得从距今一千三百八十三年前,玄奘大师向西取经开始讲起,据资料显示,在吐鲁番地区建立的高昌故国,并不是长安高僧玄奘取经的必经之路。根据武汉大学陈国灿教授的研究,玄奘本意向北取道可汗浮屠(今吉木萨尔县的北庭故城),无奈高昌国王的盛情难辞,于是折向南行。当年玄奘到达高昌城后,受到高昌国王麴文泰的热情款待。麴文泰将玄奘奉为上宾,安置在“重阁宝帐”中,对他充满敬仰之情。在再三挽留玄奘未果后,麴文泰与玄奘结拜为兄弟,并提出唯一愿望:取经回来务必再经过高昌。然而当玄奘自西方返回时,高昌国已灭,麴文泰去世,悲伤的玄奘将写本《大唐西域记》赠予其当时居住在洛阳的后人麴智湛,由他将此书带回了高昌故国一代。这或许也是《大唐西域记》最早写本残卷在吐峪沟石窟发现的最有可能的原因。在吐鲁番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在高昌故国微缩景观前介绍表示,故城中最大的殿堂相传极有可能是玄奘当年讲经,麴文泰亲自手持香炉在前引导的地方,而千年之后的人们也只能依靠想象去再现当年长安高僧与西域国王西窗剪烛的情景了。
在吐鲁番市博物馆的采访接近尾声时,意外的看到一楼展厅里标有“陕西汉阳陵出土文物精华展”的字样,引发了采访团极大的兴趣。汉阳陵博物馆,位于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该博物馆依托西汉景帝与王皇后同莹异穴合葬的阳陵陵园而建,在其1600平方米的展室内陈列着近多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1800件文物精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此次精华展也是挑选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借文物展出的方式达到长安文化与吐鲁番文化之间交流融合的目的。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采访团,古丝路上沿线的各省市博物馆之间会时常举办这种不定期的文物巡展,吐鲁番博物馆也会带着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去西安做交流。最令人称奇的是,此次汉阳陵出土文物精华展本应结束于9月25日,不知道因何原因延续了展览时间,仿佛是在专门等待着从陕西到来的媒体采访团一般,让人感叹缘分的奇妙。正如展览结语所说的,丝路的开通是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特别是“文景之治”是丝路开通和繁荣的基础。跨越2000多公里,穿越2000年的这次展览,一瞬间打破了时间的格局,让我们看到在这条丝绸之路上,一直熠熠生辉的灿烂文明,也让我们更期待看到在“一带一路”的经济背景助推下,西安和吐鲁番两座城市在经济、文化方面能有更多互动,展现更多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