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1月19日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状况。数据表明,经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完成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如果用季度增长曲线图标示,今年前三个季度国内经济增长率鲜明地呈一根直线,数字均指向6.7%,用“平稳”刻画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态势再恰当不过。在当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更是用了四个关键词来描述这种“平稳”,即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是“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
梳理中国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可以概括为十大亮点: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升温;全社会用电量及工业用电量持续增长;服务业同比增长7.6%,占GDP比重达52.8%,继续领跑经济增长;新增登记企业同比增长27%,其中第三产业新登记企业占比达81.1%;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继续提高;前9个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超10%,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1%,同比提高13.3%;8、9月份,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自2013年9月以来首现正增长;城镇失业率自2013年以来首次低于5%,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就业预期目标;相关产业税收持续下降;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增长8%以上,收入增速跑赢GDP。
这些经济数据亮点,除了折射中国经济在供给侧改革政策调控下,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增长动能更加稳定,也传递出中国经济工作会议“三去一降一补”药效的显著。如截止9月末,钢铁、煤炭完成了80%以上的“去产能”年度任务;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7个月“去库存”减少;“去杠杆、降成本”目标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主营业务成本、相关产业税收都在降低;“补短板”任务中,环保、农林、水利、基础设施等投资增速加快,“双创”、高科技、服务业、“互联网+”核心行业均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三季度十大经济数据亮点也传递出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正在迎来“+”大于“-”的拐点。首先,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的开局之年,也是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而随着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正能量提升,“-”的负能量被政策性整合、消化,“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与精准扶贫的拉动力将成为经济主导力。其次,随着简政放权、投融资、利率汇率市场化、营改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逐步取得新进展和自贸区范围的扩大,“双创”、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全面振兴、《中国制造2025》和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将激发中国经济无限内生动力。最后,随着“一带一路”及国际产能合作的延伸,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与人民币入篮SDR对中国外贸、金融的拉动作用,中国经济将更趋开放与多元,也更具活力、弹性与韧性。
早在今年4月12日,IMF就在《世界经济展望》春季报告中将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均调高0.2个百分点,与此相比,IMF却将美、日、德、韩等国增速预期下调。而随着三季度中国经济数据的发布,亚太股市应声上涨,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更预测中国今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39%。可见,外部多重因素同样也在欢迎和期待中国经济增长能有力提振世界经济信心指数。
2016年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6.7%,即折合经济增量5400亿美元,前三季度经济增量足以排在世界经济第21位。不过,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依然处在复杂、脆弱的转型调整期,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防风险“五大任务”依然艰巨,相关部门、企业及13亿人民,仍需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引领发展新常态,智慧、高效利用好“五大政策支柱”和各种经济工具,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十个“更加注重”,以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引领中国经济的新思想、新科技、新产品、新业态、新方式、新奇迹,让中国经济持续有力贡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刘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