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槿惠“任性”的政治代价

来源:北京青年报2016-10-31 08:34:24

  在韩国享有“嫁给国家的女人”之誉的朴槿惠,被韩国民众抛弃的风险近来急剧上升。不过,她并没有太多站得住的理由来抱怨民众的善变或舆论的苛责。相反,面对持续下滑的支持率甚至被弹劾的风险,这位曾经的政治明星更应该反躬自省。(相关报道见北京青年报A10版)

  虽然贵为前总统的女儿,但在父亲遇刺后,朴槿惠的人生之路却充满坎坷。也正因如此,当继承父亲政治遗产、饱受政治磨砺的她在2012年成为总统时,被不少人寄予厚望。尽管从来都不乏反对的声音,在执政之初,她还是一度继续巩固了自身勤政、亲民的女性政治家形象,并通过刚柔并济的外交政策赢得了国际赞誉。

  让支持者始料不及的是,在五年的总统任期过半之后,朴槿惠的“公主脾气”却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当早期温和的执政路线面临内外压力之时,这位女总统选择了剑走偏锋,试图以此寻求政绩突破并为自己树碑立传。然而,在内政和外交上的“任性”作为,却不断透支了她的政治资源,终于将一副好牌搞成了现在的烂摊子。

  不顾中国等国和国内大量民众反对,执意拉拢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是朴槿惠执政路线走向极端的重要标志。朴槿惠在“萨德”问题上表现出的偏执达到了让人吃惊的程度。此举虽然迎合了国内一部分政治势力,但也让她的内外政策受到了更多的质疑。

  “萨德”问题严重恶化了中韩关系,其对两国经贸合作的冲击让韩国经济遭受了考验,也引发了其国内分裂。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亲信干政”事件,很快把朴槿惠逼到了墙角。在无任何官职的总统“闺蜜”崔顺实电脑中,被意外发现大量总统的演讲稿和政府文件,其打开时间多数早于文件公布时间甚至并非公开文件,不少还留有修改痕迹。鉴于崔顺实与青瓦台纠缠不清的特殊身份和利益关联,民众有足够的理由质疑总统的执政曾被幕后的“影子”干涉,而这种严重违背政治运行规则的干涉很可能并非只是一厢情愿。

  为应对危机,朴槿惠一方面公开向国民进行道歉,接受了幕僚长等多人辞职,并对秘书处进行改组,另一方面则通过宣布推动修宪等政治举措试图转移民众视线。不过,这些举措并未平息民众的不满,首尔等地发生的大规模抗议集会仍在延续。

  朴槿惠遭遇的信任危机与希拉里的“邮件门”事件存在一些异曲同工的地方,让世人看到了大众传媒对现实政治运作的重新塑造。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对于普通人而言,既出现了一夜之间成为“网红”并因而获利的机会,也增加了由于隐私泄露或丑事曝光被千夫所指的风险;对于政治人物而言,虽然意味着能够利用新媒体拉近与民众的距离,争取选票或支持,但更大的影响则在于,“幕后政治”的空间被大大压缩,甚至同政务有关的私人生活,也随时可能被拉到前台,接受大众的审视和拷问。在这种环境下,政治人物不得不在一个遍布“陷阱”的环境中学会变得更加小心翼翼,学会按规则而不是依据自身便利或潜规则来处理政务。否则,就不得不承受巨大的政治代价,甚至是政治生命的终结。

  几乎与朴槿惠陷入政治危机同时,韩国最大的跨国公司三星集团,也因为在新款手机电池起火事件中一再进退失据,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三星集团在危机应对中的推诿和迟疑,最终给自己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三星的覆辙为身在政治漩涡中的朴槿惠敲响了警钟,但后者却已表现出重蹈之势。“亲信干政”事件被披露后,朴槿惠虽然公开道歉,但调查显示多数民众认为她并非出自“真心”,表态时的保留和暧昧反而给不满情绪火上浇油。如果像三星一样最终被不断曝出的新证据推到墙角之后才拿出诚意,那时的所谓“诚意”已经无法获得世人的同情。

  朴槿惠执政以来已遭遇多次危机。比如,2014年的“岁月号”沉船事件就曾导致其内阁陷于瘫痪。不过,灾难事件带来政治危机往往并不持久,政策失当才是击破政治信任的长期根源。“亲信干政”也只不过是不满情绪爆发的一个导火线,检讨自己的执政路线才是朴槿惠的政治救赎之道。面对仍在发酵的政治危机,朴槿惠如果继续“任性”地处理内政外交或面对质疑,提前下台甚至付出政治生命的代价,都可能会在未来一年多的剩余总统任期中随时成为现实。(卜永光)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