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距美国总统选举日只有不到10天,选战的激烈程度已然白热化。最近一段时间,涉及民主、共和两党候选人的“邮件门”“非礼门”事件不断被炒热,猛料频出。
其实,回顾历届总统选举,选战冲刺阶段往往是猛料迭出之时。对总统候选人来说,这些猛料或是飞来横祸,或是喜从天降。
美国总统选举素有“十月惊奇”的说法,意指选前最后一个月左右突发或足以影响选情的事件。美联社10月30日盘点了一些大选年的“十月惊奇”:
【1972年:越战预言】
1972年美国总统选举,谋求连任的共和党候选人理查德·尼克松迎战民主党候选人乔治·斯坦利·麦戈文。
当年10月底,尼克松授权时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宣布越南“即将迎来和平”,这一说法令早已厌倦越战的美国人为之振奋,也为尼克松最后赢得连任助了一臂之力。
然而,就在尼克松赢得连任后不久,1972年圣诞节前夕,美国空军发动了越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轰炸行动。
【2000年:酒驾风波】
2000年,共和党候选人乔治·W·布什与民主党候选人阿尔·戈尔角逐总统宝座。
距选举日只剩5天时,有关小布什曾在1976年因涉嫌酒驾而被捕的消息传出。共和党人随即指认,此时曝出小布什24岁时的不端行为是民主党人在刻意捣鬼。一名民主党政治人士随后出面“认领”了这一事件,承认向媒体记者通风报信。
这场选举中,尽管小布什最终取胜,但政治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没有酒驾丑闻,小布什会以“大比分”取胜。
【2004年:本·拉丹“送票”】
2004年,小布什谋求连任,其竞争对手、民主党候选人约翰·克里在选战即将结束时仍自信能够取得最终胜利。
然而就在这时,一段“基地”组织前头目乌萨马·本·拉丹的视频流出。视频中,这名恐怖大亨多次提及“9·11”恐怖袭击事件并猛批小布什政府的政策。
这场选举以小布什取胜告终,而按克里本人的说法,是本·拉丹给小布什送了票,“距选举日仅剩5天时,本·拉丹的言论刺激了选民,改变了整个选情”。
【2008年:经济难题】
2008年,民主党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迎战共和党人约翰·麦凯恩。这场选举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举行。
当年9月15日,美国投行雷曼兄弟倒闭,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急剧下跌和流动性收紧,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为席卷全球的、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
这场金融危机助长了美国民众对共和党的失望情绪,使经济议题成为选战的关注焦点。对此,奥巴马表现得“勤学好问”并承诺上台后着手解决经济问题,而麦凯恩则坦言对经济不甚了解,甚至声称美国的“经济基本面实力强劲”,这让奥巴马阵营在选举最后阶段抓了把柄,导致选情本已处于下风的麦凯恩更加不得民心。
【2012年:应灾加分】
2012年,奥巴马谋求连任,而其竞争对手是米特·罗姆尼。
10月29日登陆美国本土的飓风“桑迪”演绎了一桩姗姗来迟的“十月惊奇”。
飓风来临后,奥巴马暂停一切竞选活动,连续数天坐镇华府协调联邦政府救灾工作。分析人士认为,救灾应对得力助了奥巴马连任一臂之力。当时,曾屡屡抨击奥巴马的共和党政治明星、新泽西州州长克里斯·克里斯蒂多次公开称赞奥巴马及联邦政府支援得力。与此同时,各大媒体报道的侧重点也从大选转向飓风,客观上减少了对罗姆尼的关注度。
此外,美国《琼斯》杂志网站当年9月上传一段视频,显示罗姆尼在一场筹款集会中说,47%的选民不值得他关注,因为这批奥巴马的支持者依靠政府过活、不缴纳个人所得税。这番言论引发舆论哗然,凸显出罗姆尼“不接地气”的形象。
【2016年:猛料频出】
今年的总统选举可谓“黑料”迭出,共和党人唐纳德·特朗普被评为近25年来最不受欢迎的总统候选人,民主党人希拉里·克林顿则以微弱劣势在这一评选中紧随其后。
最近一段时间,特朗普深陷“秽语视频”风波。《华盛顿邮报》10月7日曝光一段拍摄于2005年的视频,显示特朗普与当时担任“走进好莱坞”访谈节目主持人的比利·布什在前往演播室的大客车上大聊女人,其间特朗普吹嘘他可以对女性“为所欲为”,用词粗俗露骨、带有明显侮辱色彩。特朗普辩称,这只是“更衣室谈笑”。
希拉里则面临联邦调查局的突然发难。联邦调查局局长詹姆斯·科米10月28日致信美国国会高层,宣布重启对希拉里担任国务卿期间使用私人服务器处理机密邮件的调查。(杜鹃)(新华社专特稿)
(原标题:盘点:历届美国总统选举中的那些“十月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