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东南亚国家领导人接连访华,与中方携手排除干扰,推进多个领域务实合作。西方舆论场因此形成了一种“东南亚国家正在普遍倾向中国”的担忧。笔者认为,这种局面的出现与其说是“杜特尔特旋风”对东南亚地缘政治气候带来的扩散效应,不如说是东南亚国家基于自身整体利益而在对外政策上做出的自我修正。
东南亚国家已深切体会到:一味对抗不是办法。自2010年7月23日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河内讲话”始,到2016年7月12日所谓“南海仲裁案”谢幕止,过去6年间南海从风平浪静到风起浪涌,美日外部势力的插手、菲律宾阿基诺三世当局的配合可谓“功不可没”,不仅对南海和平稳定局势带来重大影响,也严重干扰了区域合作发展进程。这与南海区域内国家谋发展、求合作的整体意愿是背道而驰的。
很显然,争斗代替不了发展,争议的喧嚣退潮后,发展依然是硬道理,那种寄望于从南海对抗中扩大利益的做法实乃本末倒置。现如今作为美国盟友的菲律宾对华政策大幅转向,不愿再做美遏华制华的“马前卒”,其背后的战略反思与抉择不可谓不深刻,东南亚相关国家焉能不明?
同时,东南亚一些国家逐步醒悟:紧跟美国不是长法。东南亚地区因其战略位置突出,向来是大国角逐之地。美国长期深耕东南亚地缘板块,厚植战略资源,充当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保护伞”,始终主导着东南亚地区事务。伴随着美国综合实力的相对衰弱以及中国的快速崛起,东南亚地区自冷战结束以来形成的战略格局正面临重构。
特别是未来10年,无论是按照购买力平价还是名义GDP计算,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都是大概率事件,由此也将给东南亚乃至世界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所谓的东南亚国家“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的既有格局势必重整。是一味抱定中国巨人的“威胁”还是顺势把握中国近邻的“机遇”?东南亚国家只要不随美国霸权的步调起舞,其实不难做出战略决断。
有鉴于南海地缘政治大环境的变化,南海局势有望步入“小阳春”,未来一段时期南海地区保持总体稳定是可期的。但指望东南亚国家践行明确的亲华疏美路线也是不现实的,这其中必有曲折与反复。出于现实利益及战略利益等综合考量,东南亚国家会最大程度地寻求在中美之间的战略平衡,左右逢源从双方获取最大利益。
对中国而言,这既延长了我们在南海方向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要求我们有更高超的外交运筹水平。综合来看,我们面临的机遇远大于挑战,当务之急是紧紧把握“南海仲裁案”翻页的有利契机,加快与东南亚国家推进以海上务实合作为重点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通过打好“经济牌”撬动区域传统安全格局,进一步夯实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共同利益基础。(刘峰 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