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在大殿前讲话。
2016年11月8日下午,故宫博物院举行大高玄殿正殿宝匣的归安仪式,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发布了大高玄殿研究性修缮保护项目的最新阶段性成果。
故宫大高玄殿举行正殿宝匣归安仪式
大高玄殿始坐落于神武门外、毗邻紫禁城西北角,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是明、清两代皇家御用的道教宫观。历史上,大高玄殿数次遭受磨难,破坏严重,后于2010年正式回交故宫,并开始全面的勘察调研和修缮保护工作。第一期工程(文物建筑本体的修缮)于2015年4月2日正式开工,至2016年年底将会完工。
故宫方面介绍:“大高玄殿建筑群中大多数殿座仍然保留有明代始建时期的木构与形制,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社会价值。是紫禁城内明代官式建筑的又一重要范例。”
故宫博物馆院长单霁翔说:“此次修缮工作承担着给故宫博物院研究性修缮保护工程投石问路、积累经验的重要任务。”
11月8日下午在大高玄殿正殿宝匣归安仪式上,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将施工前拆卸下的宝匣小心翼翼地重新安放到大殿正脊正中的脊筒中,并完成正脊合龙。故宫方面介绍,此前在勘察修缮施工过程中发现大高玄殿正殿的宝匣保存完好,基于文物保护要求,未进行不必要的开启工作。根据既往经验及研究发现,一般宝匣内会存放有五金元宝、五色宝石、五经、五色缎、五色线、五香、五药、五谷等物品,反映出古人趋利避害的一种心理。
建筑考古研究方法首次应用到大高玄殿的修缮
单霁翔院长介绍到,在大高玄殿研究性修缮保护的试点工作中,故宫博物院首次将建筑考古的研究方法运用到大高玄殿的修缮保护中,使保护修缮工作更加细致、缜密。将不同时期的修缮和改动,视为层层叠压或打破的“考古地层”,对上面所有的信息按照不同层次、叠压打破关系进行全面、细致的提取,以获取其不同时期营建、修缮所留下来的历史信息和做法工艺,最大限度保存建筑历史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故宫团队亦首次联合故宫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第一次走上屋顶布置探沟、进行 考古勘探 。在建筑考古中发现的各类重要遗物,按照考古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编号、记录、绘图与保存;对各种建筑材料,同样进行了考古学分类与详细的信息记录。”单霁翔说。
“不仅对木构件进行了非常详细测绘、信息记录,故宫团队对于易被频繁修缮的木基层、灰泥等部位以及瓦件、砖瓦铭、大木记号等也做了细致的历史信息记录,以便最大化、最真实地全面记录信息。”单霁翔说。
单霁翔表示:“故宫博物院联合院外20多家科研机构、院校对大高玄殿的传统工艺、材料进行十余项的科学勘察、记录、实验、分析与研究,包括硅酸盐、石材、木材、彩画、金属构件、纸张等,并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倾斜摄影测量等高新数字化技术手段完整获取大高玄殿原状、残损及变形数据信息。
正在修缮的大殿内景
单霁翔谈将在北京北部建新的博物院
10月23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国际旅游互联网大会”中透露,故宫目前每年展出藏品只占文物藏品的0.5%,将在北京北部新建一个博物院让更多藏品走出库房和游客见面。新院距离故宫25公里,南面圆明园,一期工程12.5万平米。
11月8日的发布会后,澎湃新闻记者向单霁翔求证此说,单霁翔说:“是的,目前故宫博物院的展出的展品只有0.5%,但是一般事业性的博物馆的藏品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都能作为展品展示。故宫资源太多,我们希望能得到更多的空间去展示。”
关于建馆时间,单霁翔说:“明年争取能够开工,现在正在拆迁。”
单霁翔回应台北故宫博物院指北京故宫“侵权”事件
台湾《联合报》11月3日报道称,北京故宫去年出版《故宫画谱》,但一些图文件来源是扫描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等出版品。此案去年披露后,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林正仪2日表示,将尽快到北京法院向北京故宫提起诉讼,“若成行,将是两岸故宫首次对簿公堂。”
台湾有媒体报道称,去年10月民进党“立委”何欣纯谈到,这套由北京故宫出版的《故宫画谱》全套共58册,折合新台币约2.5万元,几乎每本都用2至15张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图档。除北宋山水画大师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外,还有著名元朝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以及北宋画家郭熙的《早春图》等。”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处理方式是先函请北京故宫补办图像授权,但多次接洽后,北京故宫一直没有响应。”《旺报》此前称,两岸故宫发生争议后,台湾各书局的网络仍可以见到这套书的踪迹。
11月8日,澎湃新闻记者向单霁翔求证此事时,他表示先不回应此事,以后可能会开发布会。
(原标题:故宫发布大高玄殿修缮成果;暂不回应《画谱》“侵权”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