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17日报道 美国石英财经网站11月11日发表题为《印度纸币150年简史》的文章,摘要如下:
目前的500卢比和1000卢比面值钞票将成为古迹,一夜之间,曾经的法定货币变得跟《大富翁》游戏纸币没什么两样。
然而,莫迪政府在11月8日突如其来的举动不过是纸质印度卢比漫长历程的最新里程碑而已。
我们很多人只知道印有圣雄甘地肖像的旧版卢比纸币。虽然印度储备银行在2005年更新的钞票版本增加了防伪特征,但其整体外观和设计与1996年推出的原版大同小异。然而在此之前,印度纸币的符号、颜色、尺寸和面值等特征经历了几十年的演变,这段丰富的历史可追溯到殖民时代。
过去一直用金银币
在18世纪之前,印度的常用货币一直是银币和金币。但随着私营的欧洲贸易公司在该地区建立自己的银行,他们开始发行最早一批正面只印有文字的印度纸币。
随着英国公司在当时的孟加拉、孟买和马德拉斯逐渐扩大势力,他们建立了若干管区银行,其中的第一个是孟加拉银行。这进一步推广了纸币的使用。孟加拉银行发行的钞票上印有一个小小的女性像来代表“商业”,并印有用乌尔都语、孟加拉语和天城文这3种文字书写的银行名称和面值。
不过,在1861年《纸币法案》实施后,英国殖民政府才真正参与印钞,确立了我们今天所认识的纸币。自此以后,钞票只由各个邦而不是银行发行。新法规是詹姆斯·威尔逊起草的,当时他在为英属印度政府出谋划策的印度顾问委员会中任职,负责财政事务。威尔逊实际上就是殖民地政府的财政部长。威尔逊曾在1843年创办了《经济学人》周刊,并且是渣打银行的创始人。
“维多利亚肖像系列”钞票是英国殖民政府正式印发的最早一批纸币,面值分为10卢比、20卢比、50卢比、100卢比和1000卢比。钞票上用2种语言注明各种细节,左上角有女王小肖像。
正如马努·戈斯瓦米在她的《成就印度》一书中介绍的,当时的印度被划分成一个个“货币圈”,各自的钞票都只能在特定区域内使用。这些“货币圈”当时以加尔各答、孟买、马德拉斯和仰光,以及坎普尔、拉合尔和卡拉奇为中心。
有趣的是,据印度储备银行的货币博物馆称,在不得不远距离转移钞票时,人们就把纸币一分为二,先邮递出去一半,等它送达目的地后再寄出另一半。
其他殖民政府也在印度印制专供在自己属地上使用的钞票。例如,法属印度支那银行在19世纪90年代末发行了自己的“卢比”钞票,它们一直流通到1954年才被印度政府发行的钞票取代。葡萄牙发行的“卢比”钞票则从1883年使用到1961年。
纸钞曾印英王肖像
随着英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它在印度发行的纸币的面值和风格不断演变,开始有更多的语言和细节,并且从1923年印上乔治五世的肖像开始印上国王的肖像。
这些钞票全都由英格兰银行印制,直到1928年印度创办第一家货币印刷厂。4年后,印度的全部钞票都由这家印刷厂印制。1935年,管理印度货币的责任被移交给新成立的印度储备银行。
印度储备银行过了好几年才推出自己的钞票,最早的版本看上去跟殖民政府的早期款式差不多。印度储备银行的第一版钞票于1938年发行,上面印有乔治六世国王的肖像。
1947年印度独立后,货币需要新的外观,以图像和符号来表明其全新身份。独立后的第一版钞票于1949年面世:1卢比的右上角印着鹿野苑的阿育王石柱柱头(它也成为印度的国徽)。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印度储备银行发行过不同面值的钞票,图案使用了纪念性建筑,诸如孟买的印度门和泰米尔纳德邦的坦贾武尔镇的里哈迪希瓦拉神庙。上世纪60年代,钞票开始用不同颜色印制以便于不识字的人辨识。
阿育王石柱始终是大多数钞票上的主要图案,直到上世纪80年代再次改版。这一版钞票的主题以印度艺术形式和科学经济进步的标志为主,以此颂扬该国的发展成就。
但这些年来最重要的变化在技术方面。1944年,因担心日本假钞在二战后期渗透,印度储备银行首次在钞票上采用了防伪线以及经过更新的水印。几十年后,在1996年和2005年,它发行了一版新的“圣雄甘地系列”钞票。与此同时,印度还更新了各种防伪功能,包括只有以特定方式对准亮光才能看到的潜影。各种文字使用特种油墨,钞票上有为弱视者提供便利的细节。
近些年的最后一次设计变化是增添了新的卢比货币符号,它是2010年开始采用的。带有这个符号的钞票于2011年首次印制。(编译/何金娥)
资料图:印度卢比纸币。
(原标题:美媒揭秘印度纸币演变史:殖民时代是“万国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