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号飞船18日返回地面 主着陆场区准备就绪

来源:国际在线2016-11-18 09:24:49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李晋、刘坤):搭载两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一号飞船“回家”已进入倒计时。目前,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的主着陆场区参试设备状态良好,迎接神舟十一号返回的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已经具备执行任务能力。

  搭载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神舟十一号飞船自10月17日发射成功以来,已经在轨运行33天,按照计划,神舟十一号飞船17日已经撤离天宫二号,并将于18日下午返回位于内蒙古的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场区指挥部副指挥长李军智介绍说,相比于以往的载人飞行任务,本次任务中航天员在轨驻留时间第一次超过一个月,对快速搜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次在失重环境下航天员工作的时间长,航天员在返回着陆后身体出现不适的概率较大,要求我们主着陆场区必须尽快搜索返回舱,尽快到达着陆现场,第一时间对航天员实施医监医保和医疗救护。”

  主着陆场系统副指挥长李军智还介绍,此次搜救回收任务将是第一次有多种空中载体联合搜救,在以往由固定翼飞机、直升机组成空中分队的基础上,首次使用无人机参与搜救,使搜索目标覆盖范围更广,搜索效率更高。他说,“这次空中载体有八架直升机、两架无人机和一架固定翼飞机,特别是无人机第一次参加载人搜索回收任务,多种载体协同飞行组织指挥比较复杂。”

  本次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时段,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的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正逢初冬,强降温、大风和降雪天气比较常见,但飞船返回当天的气象条件却是非常给力。着陆场气象预报员王红军表示:“对这一段时间出现的天气现象,寒潮、强降温,大风,扬沙,降雪天气,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总结,目前每天三次会商,在此基础上进行天气预报,从目前来看,天气预计比较乐观,完全满足返回条件。”

  在神舟十一号高速返回期间,对捕获目标飞船最为关键的跟踪测量和通信系统在本次任务中都增配了性能更优、效率更高的新设备。曾经参加过五次神舟任务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搜救测控负责人田涛则表示,每次任务都会有技术突破,和以往相比,本次任务系统风险防控能力越来越强,而对以往装备改造、对任务新特点的把握在这次任务中应用也最为广泛:“整个对于测控系统来讲,技术上的革新主要是新增了两套测控系统进行单点的备份,另外对老的装备进行适应性改造,通过历次任务数据分析,对于出黑障的丢失重捕,和返回态势的判读做了两套系统,提高了系统的风险防控能力。”

  此外在通信领域,着陆场为本次任务新配了4G通信系统,具有传输速率高,带宽大,稳定性高的优势,能够将各类搜救信息推送到手持终端上,明显增强了搜救指挥和通信保障手段,搜救队开舱手李涛介绍说:“以前空中所有设备是有线连接的,现在在一个平板电脑上可以实现所有功能,想看态势推送过来就可以,如果实现调度功能,可以随时进行调度通讯,图像可以在APP上直接调用,连接到4G系统,直接调用机载摄像机的画面。”

  为确保回收任务万无一失,从9月份开始,内蒙古主着陆场区参试人员陆续进场展开工作,开展各项搜救演练,将设备调整至最佳状态。目前,全系统综合演练已进行9次,各专项演练已进行30余次,有效验证了任务流程的正确性,增强了协同配合水平。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着陆场站搜救队队长李磊介绍说:“搜救系统组织系统演练9次,沟壑、河流、斜坡,各种复杂环境下营救航天员和处置返回舱演练,通过演练,在人员和装备上都具备了参加任务的状态。目前装备技术状态良好,期待在第一时间见证航天员的凯旋。”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