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东京11月21日电(记者华义)日本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了大气污染物引发特应性皮炎的机制,有望开发相关治疗药物。
特应性皮炎又称异位性皮炎、特应性湿疹,常见症状包括皮肤发痒和红肿,抓挠皮肤会导致症状恶化并增加皮肤感染风险。特应性皮炎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家族遗传、免疫功能异常及环境等因素有关。
日本东北大学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免疫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此前已知大气污染和特应性皮炎之间存在关联,但对其中的机制并不清楚。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二恶英等大气污染物能够激活一种名为“AhR”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的活化能导致一种名为“artemin”的神经营养因子增加,使神经从皮肤真皮层延伸到表皮层,从而产生瘙痒的感觉。如果感到瘙痒后抓挠皮肤,就会破坏皮肤表皮层导致抗原侵入,引发皮肤炎症。
研究人员认为,除了目前已有的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类固醇药物,能够抑制“AhR”蛋白质活性或抑制神经营养因子“artemin”作用的物质都有可能成为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
(原标题:研究发现大气污染物引发特应性皮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