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印度学家大会推动中印文明对话 展望亚洲发展未来

来源:国际在线2016-11-28 15:42:11

  图片默认标题

  印度学家大会现场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杨伟明、汪萃杨):2016年11月,“2016世界印度学家大会”在深圳举行。这是继2015年11月在新德里召开的世界印度学家大会之后第二次世界印度学家大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印度学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印度学在中国、印度文学和语法、印度学在世界各国、佛教和世界问题以及印度学和中印文化交流问题进行发言和交流。

  大会主办方之一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文化交流部主任马小明表示,中国和印度是两个亚洲大国,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两大中心。在中国举办印度学家大会对于推动中印之间的文明对话有重要的作用。他表示,“在中国举办印度学大会,本身就是中印两个古老文明相互交流,交融互建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特别希望通过印度学家大会,能够促进中印两国文化的交流,还有两个古老文明相互的交融互建,另外就是构架中印两个友好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马小明主任介绍,对外友协近几年在促进中国和南亚交流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活动。比如,举办“中国-南亚文化论坛”,到印度、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举办《中国汉字展》等。他还特别提到,2017年是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成立80周年,由泰戈尔和谭云山一起创办的这个中国学院在促进中印好友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友协想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促进中印友好交流。

  印度驻中国大使顾凯杰先生高度评价了此次印度学家大会。他很感谢中国人民对外友协和深圳大学组织这样的活动,也很高兴看到这么多印度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会,贡献他们的智慧。他认为,此次大会对于推动中印文明对话和共建亚洲美好未来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他说,“文明和文化,我觉得这是两个国家应该共同关注的话题,因为我们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展双边互动交流了。探究历史的互动如此重要,是因为它可以指导我们未来应该如何开展合作,来确保亚洲的和平和发展。”

  顾凯杰大使之前就曾在中国工作过很长时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曾在印度驻中国使馆工作过。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各方面都很感兴趣,也很关注现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让他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中国高等院校的发展。他认为中国政府在提高大学的基础设施和研究水平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同时在历史遗迹的保护和文化传播方面也有很多成就。

  对于未来如何加强中印两国之间的交流,顾凯杰大使说:“未来需要更多的交流,不仅局限在学生或学术界,而应该涉及两国间的普通民众。我们应该促进旅游交流,不管是印度还是中国的游客,我们应当展示给他们和他们国家的文明同样古老的另一个文明,还有其中的特色和多样化,这对地区文化的发展也有大有益处的。”

  他还介绍说,目前中印两国合办的“梵天东土,并蒂莲华: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大展”正在故宫博物院举行。此次展览中来自于印度笈多与后笈多时期、中国的北魏至初唐时期代表性的175件石质雕塑作品和少数铜质、陶泥质造像同场惊艳亮相,堪称是近年来罕见的中印艺术的盛宴。他欢迎更多的中国朋友去参观此次展览,感受历史上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成果。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教授刘曙雄认为,现在我们对印度学的理解比过去更加宽泛了,今天的印度学是更多的人参与研究的学问。他说,“我觉得今天的Indology应该叫India studies,甚至还可以说是South Asia Studies。原来的印度学产生时,印度这个国家和现在是不一样的。我更倾向于把整个南亚的研究包含在里面。我们研究历史、研究哲学、研究文学,都不能把现在的印度和其他南亚国家割裂开来。”

  刘曙雄老师说,现在南亚语言的教学比十年前、二十年前有了很大的发展。印地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泰米尔语、僧伽罗语、尼泊尔语等语言在中国大学里开始教授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今天大概有十五所大学里面开设了印地语专业,八所学校开设了乌尔都语专业,孟加拉语也在几所学校里开设了专业。他很高兴看到现在很多从事南亚研究的年轻学者成长起来了。不仅仅是在北大,像深圳大学的印度研究中心,就培养了很多很好的硕士研究生。他们有机会去北大攻读博士学位,之后在不同的学校里任教,把印度学研究带到更多的地方。

  刘曙雄老师强调印度学在中国的知识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一代一代学者不懈的努力。他说:“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我们和印度打交道,需要多方面的人才。这些学校培养这些学生并不是数量过剩了,因为知识的传承是一代一代的,不是多少人学了之后就能永远保持这种状态,需要一代一代地传承和发展,要有新的发现。所以应该是一代超越一代的状态。”

  印度驻广州总领事唐施恩先生说,他很高兴看到中国、印度和世界上这么多专家学者齐聚在这里,就印度学各个领域的研究进行交流。他说,“我认为这个交流活动为中国和印度乃至东方共同的历史、文化方面的遗产进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我深信,只有了解自身的历史文化根源,一个人才能到达成功彼岸。个人成功才能带动社群、国家成功,才能让世界更加美好。”

  唐施恩总领事认为,这次的印度学家大会是文化的聚会,是探讨中印历史文化遗产的聚会。这样的话题虽然不是很常见的,也不是现在最热门的,但是却为现在蓬勃的发展和即将到来的历史浪潮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给予了灵感。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次的会议不仅是相关的,而且是有现实意义的。他说,“印度和中国通过地理上共同的山脉和河流塑造了共享的历史和文化。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印中文明在东方世界一起辉煌了数个世纪,两个文明之间的几个世纪来的互动和对彼此的影响一直都是很积极的。我们的历史和文化都要传达给年轻人,让他们在生活中也获得灵感。来自任何文本的好的观点都会点亮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一员。”

  唐施恩总领事说,我阅读过很多著名的学者、旅行者和僧侣关于两个地区间文化交流的记录,中国文化和中国的生活方式曾被印度文化和印度生活方式深深影响过,比如佛教。但这种影响不是单向的,印度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同样被中国文化影响过。两个文明长期以来一直和平共处,并积极地互相影响过。我们应当让这种积极影响在我们的努力下持续下去,加深互相之间的理解和支持,为中印友好合作下亚洲的灿烂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