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界】世界艾滋病日:离病毒最近的人

来源:国际在线2016-12-01 15:39:56

图片默认标题

图片默认标题

  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二科主任秦恩强长期战斗在治疗艾滋病的最前线。他说:“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如果没有发病或者发病后经过合理的治疗,患者的生活是不受影响的,寿命也会同正常人没有太大区别。跟艾滋病人进行一般的生活接触,甚至在一块工作、学习是不会被传染的。”图为秦恩强(中)与病人零距离接触,及时掌握病人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图片默认标题

  王福生,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王院士称现在治疗艾滋病已经有很好的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艾滋病的治疗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病毒复制;第二是病毒库,病毒复制的问题可以通过抗病毒药物抑制,但一旦停药还会复发,根源就在于体内存在着难以清除的病毒库,如果把病毒库清除掉了,那就等于治愈了。目前,世界上只有一个病人被治好,是通过一个特殊供体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愈的,但这个方法很难大规模运用到临床上,截至目前治愈艾滋病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图片默认标题

  为了让艾滋病人在接受治疗时没有距离感,在工作中如果不是从事手术等特殊操作,302医院的医护人员不会做太多的防护。图为302医院爱心302感染科门诊(艾滋病门诊)护士正为一名感染者抽血。

图片默认标题

图为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二科病房区,全科医生正在秦恩强的带领下进行病例讨论。

  2015年7月28日,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二科收治了一位极晚期艾滋病患者张某。发热、呕吐、持续头痛、肺部严重感染伴有呼吸困难、每天10次以上顽固性腹泻等一系列艾滋病终末期的典型临床症状在他身上表现明显。发病以后,他的体重由原来的130斤下降到不足80斤。焦躁、恐慌的情绪使得病人不仅不配合治疗,甚至还一度产生轻生的念头,家属也对治疗丧失了信心。

  为了挽救这个年轻的生命,中心王福生院士多次组织医疗团队对张某的病情进行讨论。新的治疗方案很快起效,经过30余天的精心治疗,张某的发热消退、呕吐腹泻停止、肺部感染病灶逐渐消除,代表身体免疫水平的CD4细胞由入院时的0个/ul上升至70。随着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张某的体重也增加了30余斤,各项生理指标趋于稳定。出院当天,张某感动得泣不成声:“谢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图片默认标题

  很多时候社会的关爱、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都会成为病人走向康复的动力。而很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会努力地走出心理的阴霾,积极面对生活。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艾滋病患者表示,自己虽然是病毒感染者,但同时也是一位艾滋病志愿者。他说,刚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时候,心里只有绝望和恐惧,曾经想过放弃自己的生命。“深受疾病的折磨,又不能和家人、朋友倾诉,那是最痛苦的。”

图片默认标题

  一位患者在接受了医院的治疗和心理疏导后,不仅正确面对了自己的病情,还当上了艾滋病志愿者。面对自己的病情,他现在这样说:“觉得感染者也没什么,就好像得了糖尿病一样,每天按时吃药,该上班上班,该生活生活……”

图片默认标题

  很多时候社会对艾滋病的恐惧和不理解使得艾滋病患者有一种自卑感,即使独处也会下意识进行自我保护。图为病房中一位正在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

图片默认标题

  目前艾滋病还是一个无法根治的疾病。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远离毒品,这些都是有效避免艾滋病的措施。社会的关爱、包容和理解,是战胜艾滋病的社会基础。图为医院为宣传预防艾滋病准备的免费宣传资料、用品。

图片默认标题

  与艾滋病的斗争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但是关爱和包容感染者是我们应该做的。让他们远离歧视,远离那些鄙夷与恐惧的目光,让他们在我们身边呼吸着同样的空气,感受着同样的阳光雨露。只是他们身边围绕着一个叫HIV的“坏人”,也许在很多年以后,当我们成功地消灭艾滋病的时候,这些病人还可以和我们一起高高举起这条飘扬的红丝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