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在官微上发布了第二巡回法庭对原审被告人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再审案的结果,在聂树斌被执行死刑的21年后,宣告撤销原审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
有人说,迟来的正义有什么意义?
迟来的正义,也是正义。
聂树斌案是一起历时22年且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从另案被告人王书金2005年自认真凶后,社会各界开始关注聂树斌案后续会如何处理。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一系列冤假错案得以纠正,凸显了我党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而聂树斌案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启动重审的。
面对公众的质疑,最高人民法院接受了山东高院的意见,决定提审聂树斌案,足见对聂树斌案的重视。而敢于直面历史遗留疑难复杂案件,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勇于纠错的司法担当。
纠错,意味着对一审、二审的全面审核,这个过程必须慎之又慎,这也意味着时间的消耗。
正如一些人所说,这一声“无罪”迟了21年,当初那条鲜活的生命如今只是一张照片,这么长的一段时间足够一个牙牙学语的孩童长大成人。
是的,这声“无罪”迟到了,可它没有缺席。
对聂树斌家人而言,无罪意味着清白。
对关心聂树斌案,一直奔走的人而言,无罪意味着正义的实现。
对司法机关而言,无罪意味着证据裁判、疑罪从无是不可侵犯的原则。
对中国法治而言,无罪意味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即使付出高昂的代价也必须践行到底。
正如最高人民法院负责人对聂树斌案在接受采访时说,聂树斌案不仅社会意义重大,其判决在司法理念、裁判规则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聂树斌案是典型的疑案,对该案宣告无罪,体现了对疑罪从无原则的贯彻。而本案的提审,是对历史疑案理应坚持实事求是态度的具体体现。同时,聂树斌案最终宣判无罪,也进一步明确了证据缺失的裁判规则,对促进办案机关规范办案行为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聂树斌案无疑是中国法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目前看来,聂树斌案后续的国家赔偿、司法救助、追责等工作将依法启动。
我们拭目以待。(柯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