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李琳):中国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了一份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的文件,提出了2020年中国农民的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目标,并明确部署如何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而在这份文件之前,中国政府已经相继为促进农民增收出台了一系列密集的新政策,从多个层面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
中国国务院新出台的这份名为《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提出,到2020年中国农民的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根据此前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5919元人民币,到2020年要翻一番就意味着到2020年要实现11838元人民币的人均纯收入。按照目前的汇率计算,大约等于1720美元。
为了保证这一目标得以实现,文件还部署了多方面的措施。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方面,除了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农业补贴、结构调整、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等,还特别部署了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相关工作。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胡定寰研究员认为,这将充分调动商业资本和个人资本对农村发展的支持。他指出,“关键的问题就是让大家认识到在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过程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投入,也有很多地方可以挣钱,例如我们可以扩大农场的面积、提高农场的机械化程度,投入温室,盈利点都在里面。我们还要明确农业投入和其他方面的投入是不一样的。农业需要长期的、可持续的投入,而且利润的空间也很小,但是农业的盈利是稳定的。”
根据这份文件,中国还将强化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此,胡定寰分析认为,这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他说,“农业现代化首先是要规模化,怎么能让更多的土地让有能力的农民去做?有这么几点工作要做:第一,怎么能让土地集中起来让人去经营,第二,谁来经营?所以文件提到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也提到了怎么通过对农民的培训,培养出专业的农业人才。”
为何此时出台这样的新政策、提出这样的新目标?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支撑农民持续增收的传统动能减弱,中国政府正致力于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挖掘农民增收新潜力,培育农民增收新动能。而一系列支撑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今年下半年也正相继出台。其中就包括《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金融等改革任务。
近年来,一大批过去从农村流向城镇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已有450万人。为了支持农民工等群体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增加收入,中国政府也有相应的政策,重点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发展规模种养、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并从市场准入、金融服务、财政支持、用水用地用电、社会保障、入住园区等方面作出更明确的鼓励措施。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政策将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将为农民增收提供动力源泉。他表示,“很可能有人在外地掌握了一定的技术、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同时又有引介,知道怎么创业,但担心融资相对比较困难。这次发布的政策明确了要改善金融服务,特别是针对融资难的问题,放开了经营权抵押,同时扩大很多商品和产品的抵押范围。很可能有些创业人员回到农村,担心用地不好解决,尤其是发展新业态农业,像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此次的政策明确规定,在用地方面要给予支持。”
而在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方面,目前全国29个县级地区已作为试点,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
在中国研究界和媒体看来,这些密集出台的涉农新政,将确保中国农业经济变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