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北京2017年PM2.5排放达标面临挑战

来源:国际在线2016-12-12 15:27:56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林维):进入冬季取暖季以来,北方地区的雾霾天气就一波接一波。截至12日,华北地区仍然遭遇严重雾霾污染,而这也引起了昨日在京举行的““第十二届环境与发展论坛”会上专家、官员的关注。中国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在会上指出,目前中国整个大气环境所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虽然大气污染治理卓有成效,但北京要实现PM2.5排放达标面临巨大挑战。

  目前中国正在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明年即将到期。而这份2013年颁布实施的计划提出,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在目前已有工作基础上,这些区域能否完成“大气十条”的目标任务?

  中国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指出,“大气十条”实施以来,重污染天气发生的频次、峰值明显下降,2015年全国重污染天次比2013年下降了52.3%,充分说明当前大气污染治理措施是有力的,成效是显著的。

  王金南说:“根据中国工程院的第三方独立评估,得到一些结果,应该说,从2013年到15年,今年数据还没出来,治理还是(效果)很明显的。从全国来看,整个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指标下降了28%、7%、10%。重点区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有很明显的下降。去年珠三角已经成为我国第一个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群,很不容易。这个数据是通过不同的机构,包括清华大学、中科院大气所以及环科院等机构独立、背对背研究得出的评估结果,同时美国的NASA卫星通过观测反映过来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些结论。但现在的问题是可能北京目标对我们实现来说面临巨大挑战。 ”

  王金南提到的北京达标有难度,用数据来看更直观。按照“大气十条”的要求,到2017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应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但2015年这一数值为每立方米80.6微克。今年7月,中国工程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指出,需要北京采用超常规手段,联合周边省市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王金南说:“环境保护部跟京津冀两市一省政府今年又下了一个《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2017)》,加严了很多措施,我相信,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望整个‘大气十条’空气质量目标有望实现。”

  《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2017)》强调,要加大农村散煤清洁化步伐;加大机动车污染治理,明年1月1日起北京将实施第六阶段车用燃油标准;京津冀地级及以上城市2016年度前完成所有石化、化工行业VOCs综合整治任务;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等。

  如今,治霾战已进入攻坚期,而其中最难啃的骨头之一要数工业减排。源解析结果显示,包括南京、武汉、广州在内的多个城市,工业污染排放依然是当地雾霾的最大根源。

  总体来说,目前中国工业领域高投入、高排放以及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并没有得到最根本的改变。要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绿色发展势在必行。其中,靠绿色技术带动工业革命,又是推动实现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

  中国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介绍说:“这几年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很快。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占全部工业比重达到1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占到GDP比重的8%;包括绿色制造业快速崛起,节能环保产业去年达到4万亿左右,环保装备去年总产值实现5600亿元,年增长速度逼近20%。新能源汽车去年产量达到37.95万辆,同比增长4倍,今年前三季度接近30万辆,比去年又翻一翻。还有光伏、太阳能发电、风电能新能源装备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针对目前中国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难题——火电行业如何升级煤装置;非电领域——例如钢铁、造纸等产业如何能清洁高效的利用能源;新能源产业的攻坚等都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多重支持。

  对此,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指出,政府也出台一系列普惠措施,助力绿色产能发展,加快整体行业洗牌:“从加大投入这块,国家财税政策已经在调整完善,最近正在研究调整节能、节水以及环境保护装备的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对一些新的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国家加大支持力度。同时,工信部也在跟有关部门实施绿色制造关键工艺突破实施支持,对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产业化给予支持。同时,也支持绿色信贷、绿色金融方面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同时我们也支持社会资本进入环保产业。 ”

  目前,中国环境治理已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型。应对大气污染,唯有创新治理方法、技术手段和参与方式,才能更有效的达成目标。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