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起,被称之为史上最严厉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银行的央行新政——《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实施。新政实施后,击节赞赏者有之,反对者有之,尤其是新型诈骗手段的出现,使得社会公众中怀疑者亦有之。对于央行新政,我们究竟应如何看待?
首先,应看到“央行新政”的出台,是有其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的。在当前电信诈骗愈演愈烈,已严重危害群众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现实环境下,国家三令五申强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新政中的各项内容,是央行在对公安机关反映的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情况深入分析后,综合考虑安全与效率的平衡后所做出的决策。例如新政中最受关注的将个人ATM转账调整为资金在24小时后到账,是因为电信诈骗中近一半受害人是通过ATM向诈骗账户转账的;个人在同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Ⅰ类户,是因为不法分子通常以一个身份证在同一家银行开立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账户进行作案。总体上看,“央行新政”出台是有其充分合理性和现实意义的。
从实施情况来看,也是颇具成效的。新政实施首日,各地银行已通过ATM机24小时延时到账等机制成功拦截了几十起电信诈骗案件,为客户返回资金损失几十万元,在阻断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资金转移的主要通道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次,我们也应看到,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都难以“十全十美”。新政实施三日,社会上已出现了诈骗分子利用部分民众对“ATM转账可撤销”规则不熟悉,通过先骗取现金或交易对手货物,后撤销转账的新型诈骗手段。部分媒体和公众因此提出了质疑,认为“央行新政”不但牺牲了社会效率,反而诱发了诈骗新手段。事实上,任何政策的实施效果都需要实践检验,不能主观臆断。
“央行新政”是在当前“非常时期”下的“非常举措”,是在电信诈骗日益猖獗的今日,保障公众的财产安全的快速有效途径。并且央行也充分考虑到这一措施带来的衍生问题,在央行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 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答记者问中已对“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转账撤销实施新的诈骗”进行风险提醒,并组织银行及中国银联积极研究提高自助柜员机转账的安全性技术措施,为在电信诈骗得到有力打击后,调整ATM转账政策做准备,尽量将各项影响降到最小。
再者,我们应正确认识到,打击电信诈骗是一个长期性、综合性、渐进性的工作,不是某段时期或某项政策就能根治的问题。在国内通讯网络环境、支付环境、社会环境都在不断更新变化的形势下,需要从切实提高社会公众安全保护意识、加强社会信用环境建设、提高网络安全及金融安全防治水平等多个层面采取措施。若一味地因某个问题实行“一刀切”式的反对态度,只会对推进防治工作有效落实和形成安全稳定社会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只有在正确认识和对待当前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保障网络安全、信息安全、金融安全及公众财产安全的办法和途径,才能真正减少电信诈骗,更有效保护公众财产安全。(沐晨)
(原标题:从“央行新政”出发 逐步实现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