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水墨艺博”在香港举行

来源:国际在线2016-12-19 09:22:18

图片默认标题

韩国艺术家洪莆日美和她的作品

图片默认标题

艺倡画廊在第二届水墨艺博上展出作品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刘志敏):以现当代水墨为主题的艺术博览会——第二届“水墨艺博”17日在香港会展中心落下帷幕。为期三天的艺博会吸引了来自海内外50家画廊及艺术机构参加,通过展览销售、专题探讨及学术交流,向艺术爱好者展示多元化、高水准的水墨作品。两岸三地以及韩国、日本等国的水墨艺术家们相聚本届艺博会,在文化交汇的大背景下共同探讨水墨艺术在当今文化语境下新的可能性。

  在今年的水墨艺博展览上,“水墨”——这一极具东方魅力的艺术媒介——正在进行着不断的创新和探索。艺术家冯明秋在现场与许多艺术家一起进行了一场题为“从传统到创新的书法”的专题讨论,冯明秋的笔法被誉为是对古老书法艺术的一种重构,可在他自己看来,他是在追求一种可能。冯明秋说:“一开始我没有想到可能性是什么,后来我才发现先前考虑的商标、情绪和风格等问题,但我在艺术的路上发现,我做的事情并不在这三者里面,我不是在找寻一种风格,我是在找寻书法往后发展有多少个可能性。”

  要找到冯秋明眼中的这种可能,在被誉为“现代水墨画之父”的刘国松眼中,关键是要东西文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坐标。刘国松说:“怎么样发展中国绘画,我就提出一点,我们要把时代精神反映在我们的画上的话,应该是中西合璧的东西,因为中国文化从来不排斥其他文化。我们要把自己的坐标找出来,我们直的坐标是中国五六千年的文化历史和生活习惯,横的坐标是受到欧美现代艺术冲击的一个中国。”

  与此同时,刘国松也指出,水墨艺术也是世界的,他很开心地看到这次本次艺博会也有一些韩国和日本的艺术家参与进来。来自韩国的洪莆日美今年第一次来到香港展出她的水墨作品,她曾在韩国高神大学教了16年的水墨画,两个月前她刚刚把学校艺术主任的工作辞去,她说她想在接下来的日子专心画画。虽然现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学习水墨变成一件困难的事情,但她认为水墨可以给人特殊的精神治愈,在现代的社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洪莆日美说:“因为水墨是文人的艺术,要诗画书法一体,现在节奏那么快的社会,很少有人能够耐心地学习,尤其是精神方面的。但正因为如此水墨才变得非常重要,现在的人们压力太大,社会变化太快,人们的紧张生活的里面很需要像水墨,它可以有一种精神上(healing)治愈的感觉,我觉得水墨是未来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

  在本次艺博会上,不仅有艺术家们在不断地展示着他们对现当代的水墨理解,许多画廊也对展位做了独特安排来呼应本次艺博会的主题。拥有35年历史的艺倡画廊就在他们的展位展出了三位不同年代的艺术家的水墨作品,艺倡画廊主持人金昌玲女士介绍说,这样的安排可以展现出现当代水墨的发展历程:“在这次水墨艺博展览上,我想把不同年代的水墨画家展示出来。比如潘公凯在水墨领域做的很久,所以把他放进去介绍他的作品;王天德的作品他的方式比较特别,他是水墨,用香来画画,我想让大家看到不同的表现方式。郝世明于1977年出生,比较年轻,我也想给观众看看年轻人是怎么表现水墨的,这三个作家展示出了三个不同的年代。”

  正如金昌玲女士所言,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潘公凯在本次艺博会带来了三幅画参展。潘公凯的画作既保有传统文人笔墨书写的流畅率真,又具有独特的现代审美情趣和艺术张力,是中国传统写意水墨艺术现代化转型的代表典范。潘公凯认为本次在香港举行的水墨艺博,对内地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潘公凯说:“这件事情对内地有所促进,因为在香港办水墨画的艺博会。中国的艺博会很多,但多种形式是混在一起,香港文化界的一种基本认识,认识到水墨画是具有独特性,这一点香港文艺界比大陆还清晰。大陆深圳画院有一个双年展,但只展不销,是了解中国大陆水墨发展的很好窗口,值得借鉴。”

  香港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逾百年的历史变迁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背景,开放的社会氛围也使得香港成为现当代水墨的发源地之一。水墨艺博总监许剑龙表示,他想以香港作为一个平台,让水墨这个东方艺术语音,变成世界的艺术。许剑龙说:“很高兴在香港可以打造一个专业开发的水墨艺术平台,我的愿景是打造一个比较自由的环境,可以跟不同地方的艺术家、交流分享水墨的资源,从中把商业和艺术接轨,看到当代水墨的多元性和未来性。”

图片默认标题

刘国松作品在第二届水墨艺博上展出

图片默认标题

艺术家派瑞芬和她的作品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