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特约评论员 陈晨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近日在北京召开,对2017年中国经济工作进行全面布署。会议突出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创新,深化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中国经济加速转型升级。
中国是创新的受惠者,其过去四十年取得重大发展的源动力之一便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关乎国家发展层面的思想胆略和道路选择,离不开创新魄力与勇气的喷涌。然而,思想层面的解放与创新需要全面的社会调整来接盘。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向现代文明的转变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仍是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仍然背负着创新不足的硬伤。如何走出农业文明时代的保守心态,让创新成为中国从宏观发展到微观进步的集体价值取向和发展选择,是中国崛起亟待攻克的课题。
经济总量越庞大,创新驱动发展的紧迫性就越突出。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排在首位,并被强调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和任务。在技术创新的大时代中,中国不仅需要不断释放改革活力,推动本土产业向中高端升级,更要有发挥优势、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的眼界与担当。
十八大以来,在顶层战略布局下,中国的创新版图、创新投入、经济增长新亮点增长显著。2015年,国家高新区达到147家,其中80%以上建立了创业投资引导机制,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大,创新成果产出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部分从业人员的教育程度国际一流。同年,中国大数据产业风生水起,实现市场规模总量1105.6亿元,同比增长44.15%。新产业、新技术、新内容、新业态的孕育和成长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突出亮点。
因此,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中国经济结构改革和社会转型发展的总抓手,将是2017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一大重要任务,具体工作可围绕以下方面开展:
首先,以宏观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创新障碍。加快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内容,在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时期,政府需要进一步采取行政手段,健全知识产权制度,优化资源配置,以政策鼓励创新。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所强调的,要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重视优化产业组织,在市场准入和要素配置方面创造条件,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其次,以微观经济层面变革,点燃创新引擎。刺激市场微观主体的活力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如,在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改革过程中,国企可以进一步因地制宜,事业单位则可加速“恢复公共服务供给者”这一市场主体地位进程,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经营效率。
最后,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成长并举,强化创新氛围。互联网是创新主战场,也是培育全社会创新气氛的重要载体。中国正处于互联网、跨境电商等发展的关键期,企业需要通过创新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进而带动社会消费和创新思想的升级。传统产业则需要注重运用新技术新业态进行自我改革,在困境中逆势而上,加快革新,形成独特的比较优势。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低增长、低通胀、高风险、高泡沫时期,通过G20平台,中国已与各国就建设创新、开放、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达成共识。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有效市场、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最高效的组织能力,应当有眼界和能力发挥潜力,做创新时代的引领者。中国应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将各国的创新政策力量汇至一处,促进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原标题:【专家谈】创新发展为中国经济开辟新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