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1956年援建中捷斯友谊农场建场捷克和斯洛伐克专家亲属团访华

来源:国际在线2016-12-28 17:21:27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刘峥 齐大壮 邱艳艳):60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甲子,也象征着一个轮回,而这也是一段相当漫长的岁月。在今年的10月位于河北省沧州市的中捷斯友谊农场举办了盛大的纪念建场60周年庆祝大会。参加这次大会有几位特殊的嘉宾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就是当年中捷斯友谊农场成立时的援华专家的亲属,他们的到来让人们又想起了中捷斯友谊农场的来历,以及60年前在中国与捷克和斯洛伐克间建立起的深厚情谊。 

  1956年初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朱德率团出访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赠送给中国一套可耕种10万亩土地的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为永久纪念中国和捷克斯洛伐克两国人民的友谊,经国务院批准,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了“中捷友谊农场”(即现在的中捷斯友谊农场),就在这一段时间数名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专家来到了农场,为农场的工作人员传授拖拉机技术和农业科技,为当地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中捷友谊开启了一段美好的旅程。

  今年恰逢友谊农场庆祝成立60周年华诞,72岁的弗拉基米尔·那德那斯基、82岁的斯维特拉娜·特勒菲洛娃、75岁的兹德涅克·魏翟克和50岁的伊特卡·马哈科娃四位来自捷克和斯洛伐克两国的老人再次光临中捷斯友谊农场可谓是中捷和中斯友谊的一个轮回,让人感慨万千,在参观农场的发展,以及自己亲属的雕像、当年的照片和资料时,几位老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兹德涅克·魏翟克说:“我非常感激中国能够邀请我们来这里参加活动,感谢中国的朋友们还记得我们,让我们能够亲自到这里来看看我的父亲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我们能够亲眼到这里看看他们工作过的地方的模样,当然现在已经大不相同。这里是中国和捷克合作的象征,我也希望我们国家之间的将来的合作能够延续这样方向指引下继续发展,在将来取得更大成就。”

  说起这次捷克和斯洛伐克“亲属团”的访华,我们还要感谢一个新的“中捷人”——怡乌,在2010年世博会与中捷斯友谊农场的工作人员结识后作为捷克语教师和中捷斯友谊农场的顾问在这里工作了3年,期间为中捷合作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虽然3年的时间不算长,但怡乌已经把中捷当成了他的第二故乡。这次怡乌也陪同亲属团一起来到了60周年庆典,而为了能够促成这次访问,怡乌也是大费周章。他对我们说,在寻找这些专家的亲属时候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主要是原来的资料非常少,有关这几个专家的捷克名字记载都已经没有了,仅仅靠着不太准确的中文翻译,在捷克的农业部、外交部和国家档案馆怡乌都进行了努力寻找,但收效甚微。最后由于机缘巧合,怡乌在一个捷克城市的政府工作人员那里找到了当时专家领导小组组长的搬家记录,通过记录找到了专家组长的后人,也找到了当时的一些相关资料,最终赶在庆典之前,完成了自己交给自己的任务。

  怡乌说:“每当我想到60年前的那些专家来这个地方工作会是怎么样的呢,他们当时在这里的情况可能和当时在捷克的生活却别更大,所以我非常愿意找到那些专家或者他们的后代。在中捷的工作结束后,我回到了捷克,我觉得找这些专家是我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我对中捷斯友谊农场的吕书记说,希望他能够把我当做在捷克的中捷人,我也跟他承诺,肯定会尽到最大努力找到这些专家。”

  1949年10月6日作为最早一批承认新中国的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即与中国建交。1993年捷克和斯洛伐克解体,中国即与两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可以说虽然是两片相距甚远的土地,但双方的友谊在过去60多年里却不曾间断过。在庆祝大会期间,中捷斯友谊博物馆也在中捷斯友谊农场落成,作为首批客人亲属团和捷克大使、斯洛伐克代办以及当地领导一起参观了博物馆。

  老人弗拉基米尔·那德那斯基在照片墙前驻足,仔细的在每一张照片上寻找自己的父亲,然后骄傲地指给我们看。参观中,他还给我们讲起来中国前的小插曲。他说,有一天,我的邻居得知农场邀请我来中国时,问我是不是要去中国。我很疑惑。但当我接到一个电话,来电话人说,就在我家门口,他来找我去中国时,我简直都惊呆了,我并不相信这是事实。当我猛然间想起父亲曾在1956年去过中国,运送国家赠送的机械设备并到那里去指导培训,才敢相信。60年后,农场人仍记得我父亲,很感激,太感动了。他在博物馆内的父亲雕塑前几度落泪,并抚摸着雕塑的手,拥着雕塑的肩,久久不愿松开,哽咽不止。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斯维特拉娜·特勒菲洛娃是弗朗基谢克·特勒菲的第二任妻子,已是耄耋之年的她是亲属团年纪最大的成员,在博物馆里,她更是与以她丈夫原型模拟的雕塑相拥而泣,亲吻泪奔:“我很早以前就退休了,现在已经82岁了,可以说时日无多。我很荣幸有生之年还能接到这样特殊的邀请。我的家人都对邀请感到很惊讶,而我更多的是感激,在我余下的短暂生命中我还能够到我丈夫的坟前对他说说中国的巨大变化,告诉他现在的中国已经是他的那个时代不可比拟的。谢谢你们。”

  通过电台、FACEBOOK、捷华协会等组织的帮忙,最终怡乌找到了其中四个人的亲属,并促成了此次访问。他说,在找到第一个人,也就是弗拉基米尔·那德那斯基时候,他们俩个人相拥而泣,这是一次多么不容易的会面。曾经一度觉得希望渺茫的他终于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而那德那斯基老人也因为60年前父辈的朋友们没有忘记他们而感到无比欣慰。怡乌也表示,今后还会继续寻找另外几个专家的亲属,直到找到所有人:“现在这四位能够到这里我非常感动,我在这里生活了3年,我能够给他们介绍在他们的爸爸们,爷爷们或是丈夫在建场之后的发展是多么大,能给他们介绍现在的中捷斯友谊农场我真的非常高兴。”

  60年的时间,怡乌的工作对于前人来说是一个传承,对于农场来说是一个甲子的循环,而对于中捷友谊来说也许是一个新的起点。大家都希望,在未来的时间里,能够有更多的中捷人为中捷友谊书写新的篇章,两国之间的友谊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也能够日久弥新。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