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入主白宫近半个月,出台新政策的速度令人吃惊。在上任烧了“几把火”之后,外界对其内政外交政策的争议度比上任前未能缩小,反而更大了。华盛顿的外交政策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成为一个巨大的悬疑。近日,特朗普政府对日德中三国汇率操纵的指责,引发全球陷入新一轮贸易战的担忧。
在中国,新一届美国政府将采取什么样的对华政策已经成为人们最关注的外交议题。以往,美国大选造成党派执政轮替,新政府上台初期都会使中美关系有所波动(奥巴马政府除外),之后将会逐步回到正常的轨道上。然而,面对这一届美国政府,情况恐怕有些不一样。
美新政府对华“两面政策”与以往不同
特朗普当选后即打破常规与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通话,之后又在推特上对“一中政策”发表惊人之论。一时间,特朗普的“不确定性”,被视为未来美国对华政策上潜伏着巨大麻烦的一个严重问题。但没过多久,各媒体又竞相传播特朗普与马云晤谈后共同会见记者的视频,遂引起一片“一马平川”的欢呼。由上可见,特朗普的不确定性是个复杂的多面体,其中的外交政策义涵,就连他自己恐怕也尚未完全明了,我们需要做更多的深入考察。
要对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做初步判断,也并非一无所凭。笔者注意到,特朗普对他心目中的中国有过一个概括性说法:当今的世界不得不与“两个中国”打交道。一个是“好的中国”,建起了大城市,为数亿人提供住房和教育,允许其公民到世界各地旅游,接受教育,创造出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另一个则是“不好的中国”。这一说法来自特朗普2015年11月出版的专著《残障的美国---如何让美国再度伟大》。由于此书是专门为他竞选发行的政治宣言和政策宣示,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基本看法。
特朗普对中国的看法可能会随着后来的互动发生一些改变,但这些观点仍可作为他对华政策的基本定位。所谓“两个中国”,实际上就是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统治,用特朗普的标准,分为“好的”和“坏的” 两个方面。综合分析,大体可以得出这样的看法:对“好的中国”,特朗普认为可以发展合作,与之做交易;而对“不好的中国”美国必须强硬、施压、惩罚,逼其就范。前面提到的“特蔡通话”和“特马晤谈”两个事件,很典型地反映了特朗普对“两个中国”的两手做法。
考察几十年来美国对华政策,两手做法或两面政策并不新鲜。但是,刚刚上台的特朗普政府,另有需要我们格外注意的非同寻常一面。其缘由在于,一是当下美国政治与外交向保守与内顾演变的大趋势,激进的民族主义思潮是其突出表现;二是特朗普的个性特质导致美国外交政策风格的“特朗普化”。
前者规制了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的第一原则,美国优先。后者明确美国优先原则的主要实现方式,是达成有利于美国的交易。简而言之,就是将美国外交和对外关系,以单个问题方式,根据对美国利害的关联程度,分别进行审议,按照对美国最有利的方式与相关方达成交易。
中美打交道传统模式可能被颠覆
特朗普的逻辑是,美国较之于任何对手,各方面都占尽优势,没有理由达不成对美国有利的交易。而以往美国政府,尤其是奥巴马任内,放弃利用美国优势,不敢采取强硬的方式向对方要价,结果自己在众多问题上都成了“冤大头”。作为特朗普外交的核心思想和第一原则,“美国优先”的政策实践,就是要采取直接、强硬方式,对上一届政府的错误进行矫枉。由此可以理解特朗普关于移民问题、美俄关系、北约存废,TPP协议和气候变化问题等一系列政策主张。
这样一来,美国对外总体战略和着眼长远的大政方针被放到了一边,外交政策的连续性更不是特朗普所关心的问题。这正是长期以来主政的华盛顿权势集团中的国际派十分担忧的问题。
“特朗普外交”的简单而蛮横方式,是一柄双刃剑,尽管将给美国对外关系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对相关国家不能不说有其厉害的一面。就特朗普的对华政策而言,我们迄今没有看到全面的政策宣示。根据上面对其实用主义政策逻辑的解读,特朗普采取的是就事论事方式。这种方式也与他“好坏中国”的基本观点相符合。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外交的独特逻辑和行事风格,将对自尼克松政府以来中美双方发展两国关系,基于整体意识和长远方针所形成的,求同存异原则下维护大局稳定的交往架构提出严峻挑战。
特朗普外交的特点,一方面源自美国反建制派和反精英主导的政治摆动,在对华政策上产生的震荡;另一方面源自“强人”特朗普的行事风格。它给中美关系带来的挑战,可能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那种明确的战略性改变,而是在某种意义上颠覆了双方长期形成的、且十分习惯了的外交政治战略认识和打交道模式。这是前所未遇的新情况。
当下仍可以认为,美国新总统的外交政策并没有完全定型,但是我们显然不能指望美国政治会很快摆回常态,更不能指望70岁的特朗普个性会幡然改观。我们在这个时候首先要有定力。定力从何而来?还是毛泽东讲过的三句话: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把问题和打交道的对象研究透彻,知己知彼是第一位的。而对待那种“强硬+诡诈+浑不论”的外交方式,需要坚定的意志和灵活的办法。大体讲就是,“底线”明确了,必要时就要敢碰硬。此外,张弛有度,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崔立如 盘古智库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