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买药“像上班”,用毕生积蓄购买养生保健品,这是浙江嘉兴一些老人的生活。当被“养生保健”忽悠的老人为社会所关注,另一个问题随之浮现:不少老人愿意一掷千金购买保健品,却不愿一年花几百元去老年学校。云南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调查显示,该省仅有5%的受访者愿意每年在老年教育方面投入1000元以上,超过60%受访者的老年教育投入意愿在200元以下。
老年人热衷购买保健品,其实买的是一个群体对温暖的渴望。老年人对于生存质量和品质的需求更为迫切和直接,他们不需要学历教育,注重学习内容贴近日常生活,比如医疗保健、文学艺术、文化娱乐、信息与科学技术。
面授学习是最受老年人欢迎的方式,老年学校本来可以满足老年人这样的需求。通过老年教育的杠杆联动作用,能够促进解决老年教育问题。遗憾的是,目前老年教育现状堪忧,教育供给不足、质量总体不高,造成老年人参与意愿不够。一些即使愿意接受老年教育的人,也没有明确目标,盲目跟风和从众。
目前,老年教育供给不足成了老年教育发展的瓶颈。在边疆民族地区,这种差距更大。据云南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调查,云南省仅有2000余所老年大学(学校),每所每年仅能给400名老年人提供学习机会,全省老年教育入学机会仅80万个,有近520万老年人无法获得老年教育机会。老人们称,每年开学前都要上网抢相关专业的报名名额,许多不会用电脑的老人只能靠儿女帮忙抢课。但是,支持父母参加老年教育的儿女并不多,在随机受访的老年人中,仅有9%的老人家人支持其参加老年教育。
令人担忧的是,为数不多的老年教育机构教育水平还参差不齐。目前,超过98%的老年教育从业人员学历水平在高中、中专以下,从业人员缺乏老年教育专业知识,且多数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年轻人在老年教育机构从业的较少。由此造成老年教育者师资匮乏且水平一般,老年教育机构设备不齐全,课程设置、教学水平满意度低。这也造成许多老年人不愿意去老年学校。
保健品市场乱象显示,当前老年教育与人口老龄化趋势已形成巨大差距,两者严重不相适应,专业教育机构老龄化面临巨大挑战。在政府制订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时,必须考虑到这一方面。(张文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