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特朗普
据“美国之音”日前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拟定计划,将检查入境美国的旅行者社交媒体账号的做法扩大,将申请美国签证的中国公民也纳入其中。
对此,美国国土安全部下属的海关和边境执法局(CBP)22日回应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称,目前相关文件尚在向公众征集意见,还没有开始正式实施。“即使提议正式通过并实施,持中国护照进入美国的中国旅客也不会被强制提供社交媒体信息,且CBP只会看到社交媒体上的公开信息,不会侵犯用户隐私,也不会做出歧视性的行为。”CBP一名发言人说。
系可选问题,不强制旅客回答
近日,CBP正式在《联邦公报》(Federal Register)发布通知,提议要求持有中国护照入境美国的旅客透露他们的社交媒体账号。
CBP文件显示,目前提议尚处于向公众征集意见的阶段,4月24日前都接受公众以书面形式提出意见。
CBP发言人向澎湃新闻透露,在经过60天的征求意见后,CBP将进行审议,此后将再次进行30天的公示,继续采纳公众意见。只有走完这两步流程,CBP才会最终决定是否要求相关旅客提交社交媒体信息。此前,CBP的类似决定也经过了这两次共90天的公示。
如果这一决议通过,中国旅客在赴美前进行签证更新电子系统(EVUS)时,将会看到以下问题:“请填写关于你网上活动的信息——你在社交平台上的标识”。问题将包括一个可选菜单,申请人将可从菜单中选择自己使用的社交平台。这将是一个可选问题,不强制旅客回答。
据公示内容,CBP称,海关官员将通过旅客提供的内容查看社交媒体上的公开信息。社交媒体账号可以避免重名等现象,同时也可以帮助海关官员联系到申请人。
公示称,即使申请人不填社交媒体信息,也可以提交EVUS表格,不会产生负面后果。
据CBP于2016年11月发布的通告,EVUS系统针对所有持中国护照和10年B1(商务)、B2(旅游)或两者结合的B1/B2签证的个人。自2016年11月29日起,所有符合上述条件的旅客需在赴美前获得有效的EVUS登记,而且需要至少每两年进行信息更新,否则不能使用其10年签证赴美旅行。
在奥巴马总统任内,美国已于2016年对来自欧洲的旅客推行类似政策,收集通过免签证计划由欧洲进入美国游客的网上社交媒体资料。由于EVUS只适用于中国,此次CBP提议更改的政策只会影响到持有中国护照的游客。
不会要求提供密码
这名CBP发言人对澎湃新闻表示,如果这项提议被采纳,旅客在提供社交账号后,美国海关官员只会查看相关社交媒体上符合用户隐私设置的公开信息。海关不会要求社交媒体平台违反隐私设置及政策,进一步提供用户信息。
此前,美国国土安全部长凯利在国会听证会上曾表示,为了筛查潜在恐怖分子,美国政府可能考虑要求一些国家的游客交出社交媒体的密码。
据CBP的公示内容,CBP目前只考虑要求中国旅客提供社交媒体平台和用户名,但不准备要求提供密码。
CBP发言人称,美国海关不会要求社交媒体网站违反隐私设置及政策,进一步提供用户信息。
发言人还表示,尽管美国海关会参考社交媒体信息,但不会因申请人的种族、宗教、性取向等拒绝旅客入境。
CBP公示内容中没有提到会考虑哪些社交媒体平台。据澎湃新闻查询,针对欧洲旅客的ESTA在社交媒体的选项中列出了脸书、Google+、Instagram、领英、YouTube等网站,并有空白处供旅客填写在这些网站的用户名。
目前还不清楚CBP是否会考虑微博、微信等中国人常用的社交平台。由于这项提议还在征求意见阶段,CBP发言人没有向澎湃新闻提供可能被检查的社交媒体名单。
入境查手机是惯例,隐私仍是问题
实际上,外国旅客及美国公民在入境美国时被检查手机的情况时有发生。据《纽约时报》2月14日报道,在奥巴马任期中,美国的边境官员有法律权限搜查或没收电子设备。
有海关官员透露,2015财年,美国海关共检查了4444台手机和320台其他电子设备,占所有旅客的0.0012%。而在2016财年,被检查的电子设备数量达到了2.3万台。
尽管旅客原则上可以拒绝解锁自己的手机或电脑,但这很可能会给外国公民带来麻烦。2016年10月,一名前往美国报道新闻的加拿大记者以保护消息源为由,拒绝解锁手机,最终被禁止入境。
根据美国法律,海关人员无权强迫旅客提供社交媒体密码。但由于大部分人的手机都会自动登录社交媒体,只要海关人员解锁手机,就有可能看到涉及隐私的社交媒体信息。
《纽约时报》建议,旅客应该带尽可能少的个人数据出行,在进入机场前关闭手机,并提前对自己的数据进行加密。但是否按要求提交手机接受检查,取决于每个人的想法。原则上旅客不应在海关人员的要求下解锁手机,并且可以要求律师代为处理,但也有不少人选择合作以避免加深怀疑或禁止入境。
“CBP坚持保护所有旅客的隐私、权利和自由。”CBP发言人日前对澎湃新闻说。但在美国,已有不少法律界和科技界人士质疑,检查电子设备可能会泄露用户的私人信息,或导致海关人员做出歧视性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