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北京1月23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世昕) 京津冀1月的空气质量成绩大幅后退,在环保部看来,春节还在开足马力生产的钢铁企业、不合格的散煤燃烧,以及烟花爆竹燃放都是考分难看的背后黑手。
环保部近期发布1月全国空气质量榜单,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堪忧:13地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36.2%,同比下降19.6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1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3.8%;PM10浓度为18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1.0%。
其中,北京市优良天数比例为51.6%,同比下降19.4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11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70.6%;PM10浓度为1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63.8%。
环保部副部长赵英民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坦言,京津冀1月的空气质量确实出现了PM2.5浓度不降反增、优良天数减少的问题。这既是冬季霾难治的延续,也有一些新的污染因素。
在赵英民看来,首要的因素是,近期工业产品的产量增加、经济活动加强,空气质量改善的压力加大。
数据显示,2106年下半年开始,钢铁、电解铝、建材等市场回暖,冬季京津冀周边地区火力发电量和钢铁、焦炭、平板玻璃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0.9%、6.6%、5.8%、16.1%。
甚至部分企业在春节期间仍然加班加点生产,环保部通过国家电网用电量的数据分析发现,很多企业春节期间的用电量没有明显下降,这个跟往年春节不太一样。
赵英民说,从卫星遥感反演也证实,1月份河北的中南部、河南的北部、山东的中西部,二氧化氮的柱浓度一直处于高位,这些数据都从不同的角度印证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排放是比较高的。
工业污染之外,农村散煤用量的持续上升也是近期空气质量下降的影响因素。赵英民说,近期,环保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对北方清洁供暖进行入户调查,发现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农村冬季取暖的方式和燃煤的使用量都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过去农村是以小蜂窝煤煤炉采暖为主,晚上基本上是卧室里面取暖,厨房等其他地方就没有取暖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改成了小锅炉,家家户户几乎所有的房间都有暖气,每户用煤量由过去每年不足一吨,现在基本上每年每户都在两吨以上,燃煤量呈逐年上升的态势。
赵英民说,冬季燃煤煤质专项检查发现,农村大概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抽样燃煤煤质达不到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也就是说,农村散烧取暖的这部分煤的煤质相对比较差,灰分、挥发分含量比较差,硫含量也有超标的现象。
他特别强调,散煤的燃烧没有任何治理设施,一吨散煤排放相当于10吨火电燃煤,而且又是低空排放,已经成为冬季空气质量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有,春节的烟花爆竹燃放成为今年京津冀1月特有的污染来源。赵英民说,受烟花爆竹影响,多个城市PM2.5 浓度快速上升。在大年除夕晚上6点的时候,全国只有19个城市是重度以上的污染,但是到了年初一凌晨两点,由于燃放烟花爆竹,这个数据陡增到了183个,183个城市达到重度或严重污染水平。这些污染的峰值,相应拉高了1月份空气质量数据。
赵英民认为,不利的气象条件也在给重污染“助威”。他说,2016年秋冬以来,全球普遍出现气候异常,北半球的很多国家,包括一些已经初步解决了空气污染问题的发达国家,也遭遇到了空气污染问题。今年1月京津冀区域小风的频率同比又上升了12.2%,高湿的频率上升了18.5%,平均气温同比上升了3.1度,共出现了5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珠三角地区也有类似情况。不利的气象条件,一方面增加了污染物的累积,同时也促进了PM2.5的二次生成,推高了大气中的PM2.5浓度。
2017年是我国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京津冀等重点地区的蓝天目标是否能够实现是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
对此,赵英民回应说,越是天不帮忙,人越要努力。他介绍说,为了将大气治理的硬任务落到实处,目前环保部正派出多个由部级官员担任组长的督查组在京津冀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督查。这种大规模的大气环境专项督查活动今年还将组织1-2次。 此外,环保部还将建立实施空气质量季度预警制度,对治理进度缓慢的地区及时预警,推动未达标城市编制限期达标规划,明确空气质量改善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赵英民说,对京津冀地区而言,今年的硬任务还包括淘汰钢铁过剩产能、完成禁煤区建设、冬季继续加大重点城市污染行业的限产,严控机动车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