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庆:努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来源:国际在线2017-03-02 16:24:09

  国际在线报道:2017年3月2日15时,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大会发言人王国庆向中外记者介绍本次大会情况,并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去年以来全国和地方政协就如何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做了大量的工作。请问今年会有哪些后续的安排?

  王国庆:首先我在这里还要感谢媒体。我最近在媒体的报道上看到很多有关扶贫方面的报道,有很多很生动,其中也有很多是关于全国政协和各级政协组织开展的这方面的工作。你们也是为扶贫在呐喊、在鼓劲,在这儿我要向媒体朋友表示感谢。

  2016年,全国各级政协组织在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自己也说,是亮点纷呈。这里我想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去年5月份,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在延安花了8天时间,踏进窑洞,坐上炕头,走到了田间地头,对延安的产业扶贫成功经验进行深入的剖析研究。他们为什么去?我想这个故事可能还得从1947年说起。当年的黄土高坡延安洛川是陕北出名的穷县,农民都在黄土里刨食,他们的收益可想而知。当地有一位农民叫李新安。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他到河南引进了苹果苗,想用种苹果来改变“收获微薄”的问题。 

  当时他引进苹果苗之后,周围的乡亲不理解。我还看到材料里面说,乡亲们还说他:你弄几根“干柴棒棒”插在地里,到头来连家都养不活,都得饿死。但是李新安坚持了。通过十年,到1957年,他还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农业展览会。在展览会上,他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也许是那次接见以后他萌发了一些想法,两年以后在国庆前夕,他给中央送来了一些苹果。毛泽东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品尝了这个苹果之后,让中办给他写了一封回信。信里称,洛川的苹果是陕北黄土高坡上的“一个创举”。也就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这个创举,苹果今天成了陕北农民的“摇钱树”。不仅在洛川,在陕西,小苹果做成了大产业,“一个产业链脱贫一大片”,全产业链现在从业人员超过了上千万,创出了“一户一亩苹果园,不愁脱贫过好年”的经验。参加调研的全国政协常委把这个成功经验带上了去年6月份召开的“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高扶贫实效”专题议政性常委会。

  这一经验在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当然在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中,大家关注的远远不止这些。为了“把情况摸准,把问题看清,把建议提实”,参加调研的人员长途跋涉,上山下乡,走村入户,他们的足迹遍及了云南、贵州、广西、新疆、重庆等16个省区市,就“加快贫困人口精准脱贫”、“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异地搬迁”等六个专题开展调查研究。委员们在调研中善于发现问题,也勇于提出问题,更敢于较真问底。我看到有的委员非常认真。有的地方为他们提供一些数据,先提供了一个数据,第二次提供的数据稍稍有一个百分小数点后面的差异,他们都要追根问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由于这种精神,所以把基层的真实情况、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成功的经验都能挖出来,带到会上。所以大家反映,那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开得非常务实高效。 

  今年,全国政协还将组织委员对中央脱贫攻坚重大战略部署的实施情况展开监督性调研,并为推进这一工作做了具体安排。我们政协要跟踪,针对这些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性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还要召开“实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这里我特别要说一句,一个主题,两年连着开议政性常委会,可见我们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努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这也是我们政协委员为“今年再脱贫1000万”中央提出的攻坚任务贡献我们的力量。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