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郑治):近日,位于北京的中国欧盟商会发布了一份长达70页、题为《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对弈市场力量》的报告,对“中国制造2025”可能引发的保护主义提出担忧。对此,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制造2025”绝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一项开放包容的计划,中国愿与世界加强合作。
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这份报道指出,中国政府计划在2025年以前,在10个高科技制造业领域打造国家冠军企业。这一计划受到欧洲商界的抨击,后者担心中国制造商会以过剩产能淹没整个产业、并引发保护主义反弹。
对此,中国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制造2025》主要执笔人屈贤明回应表示,这一说法是不成立的,“产能过剩这是我们制造业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它更多体现是在中低端,对于高端制造以及它的产品,在当前中国来说,是供不应求,是个短板。所以通过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到2025年,中国的十大产业,有一部分将会处于世界领先水品,有一部分会处于先进,但仍有一部分与国际先进水平会有较大差距。”
中国国务院于2015年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规划,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该战略明确提出,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十大重点领域。屈贤明表示,中国政府之所以明确指出这十大领域,就是为了让各地企业避免盲目跟风、盲目地跟踪发展的热点,从而更好地聚焦重点领域,避免重复建设。 屈贤明说,中外之间更多的是公平竞争和合作,中国正在采取更加开放的姿态去面对。比如,不是中资控股的企业此前是不允许参加中国政府的科技计划的,但现在有所改变,“我们最近提出来了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在标准方面,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外资)可以和中国企业一视同仁,特别是可以参加中国的科技计划,这一点是非常重大的突破。”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看来,“中国制造2025”绝不是闭门造车,该计划是在吸取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制定的,而加强国际合作是该战略成功实施的关键,“我们特别强调,仍然要坚持加强国际合作,因为现在是全球化经济,因此我们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和国际工业发达国家做到双赢或者三赢,中国制造2025有九大任务,其中第九项就是要加强国际合作,这方面有很多突出例子,我们在制定之前,2014年专门组团去德国学习工业4.0,2015年又专门组团学习美国的先进制造伙伴计划。”
柳百成表示,在与国际同行交流过程中,中国专家在介绍“中国制造2025”的同时,也积极听取国外同行的建议,而国外专家学者对于该战略大多是表示肯定与积极关注,也希望与中国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