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通稿看习主席如何“标红”军队建设重点

来源:光明网2017-03-14 12:29:26

  3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努力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

  从两会通稿看习主席如何“标红”军队建设重点

  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从习近平任军委主席始,每次两会,他到解放军代表团几乎逢会必谈军民融合、创新发展。

  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两会时,都会专门抽出时间深入解放军代表团,发表重要讲话。我们如果分析2013到2017这五年间新华社发布的习主席在解放军代表团讲话的通稿,就会发现我们军队建设的重点。

  2013年两会,习近平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的通稿(以下简称通稿)约1100字,讲军民融合部分约240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讲话,习主席首次提出了新时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强军目标这一重大课题。2014年两会,通稿约1400字,习主席就如何实现强军目标作了精辟阐述,其中依然包括约240字的军民融合内容。2015年两会,通稿约1450字,军民融合部分约870字。2016年两会,习主席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的通稿约1724字,讲创新的部分约为917字,超过一半的篇幅在讲军队创新发展。2017年两会,通稿约1740字,讲军民融合和科技创新就用了约840字。这次是将军民融合和科技创新结合在一起,把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思想放到了一个体系内进行阐述。推进军民融合,重点是融合军民科技创新要素,加快军民融合体系的形成,通过军民融合、军地协同,向技技创新要战斗力。

  习近平主席对当前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有清晰的判断。在此次讲话中主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下,全军围绕实现强军目标,统一思想,抓紧工作,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我军建设呈现崭新气象。

  强军目标提出这四年,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政治建军的方略进一步强化,“零容忍、无死角”的反腐净化了军队的肌体,“四个立起来”塑形铸魂,传承红色基因为人民军队定型。实战化训练为战斗力砺剑,纠治“四风”让纪律挺在前面。“史上最牛军改”稳步推进,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军民融合。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则让这支军队铆定方向 ,有条不紊地向世界一流挺进。在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压力下,取得这样的成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但这还远远不够,建设一支世界一流军队,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和我们这支人民武装的神圣使命。

  环顾今天中国由大向强“关键一跃”的形势,不仅不能掉以轻心,还必须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中国进入世界舞台中心,就是进入世界擂台中心。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中国、重视中国,中国也从未像今天这样面临着如此众多的阻力、压力和外部风险。南海仲裁案、钓鱼岛风波、萨德入韩等,无不考验着人民军队在险恶环境中的底气和成色。而放眼世界,全球范围内军事变革风起云涌,战争形态出现革命性变化,抢占军事战略主动权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就是中国军队所处的历史方位。因此,必须以强烈的忧患和担当意识进行“弯道超车”才能履行保家卫国的使命。

  近代,中国由强盛走向衰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失去了创新的动力,错失了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今天,不断追赶的中国军队来到又一个关键的历史当口。当前,太空和网络成为新的制高点,纳米技术、临近空间技术、高超声速技术不断突破,新概念武器向实战化方向发展,发轫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世界新军事革命正在酝酿新的质变。

  挑战空前严峻,机遇就在眼前。抓住了就能乘势而上,抓不住就可能错过一个时代。正是对这种形势的清醒认识,习主席才念兹在兹,把“融合、协同”作为军队科技创新的路径,通过科技创新来进一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指出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融合度越来越深。必须要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抓紧推动科技创新和进步。

  目标已经明确,重点也已“标红”,下面,就看我们如何撸起袖子加油干了。

  (作者: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教授、博导 王传宝)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