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23日电 题:把脉世界经济 贡献东方智慧——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序章
3月的博鳌,海阔风暖,万木竞秀。作为亚洲和新兴经济体主要对话平台,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将于25日正式开幕。
历经16年发展,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今年,包括6个国家的领导人、82位国际组织高官和相关国家部长级官员在内的1800多名代表聚首博鳌,在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持续、“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的背景下,就“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展开对话,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东方智慧。
经济全球化,中国既是追随者也是推动者
回顾历年来博鳌亚洲论坛的会议主题,开放、合作、发展、共赢既是高频词,也是论坛始终坚持的宗旨。
据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介绍,本届年会期间,出席会议的各国领导人、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部长级官员或在开幕式和全体大会等正式场合宣示关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政策立场和主张,或参与60多场分论坛和闭门会议讨论,与商界、学界代表面对面。
“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如何应对全球化将是贯穿于整个年会的一条主线。”他说。
周文重同时透露,本届年会有望就推动经济全球化提出具体倡议。
事实上,博鳌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渔业小镇,成长为国际知名论坛举办地的“蝶变”本身,正是全球化链条上中国城镇迅速发展的缩影。中国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自身艰苦的努力,也得益于和平发展的世界环境,得益于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努力。走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之路,中国更懂得开放、包容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正因如此,中国在推动全球共同发展上更加由衷和自觉。
当今之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是改变全球经济南北失衡、推动经济全球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2016年度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1.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39%。
今年前两个月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延续着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为世界经济发展传递出更多正能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认为,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迅速提升,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动力与活力的重要源泉。“特别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2016年的经济增速是世界经济增速的2倍多、发达国家整体经济增速的4倍多,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
“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全球化遇挫的背景下,有必要通过每年一次的博鳌年会,为全球化明是非、正视听,以更具包容性的新思路、新模式,激发人们对全球化的热情。”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中国理念”激发世人经济全球化的新期待
研究表明,全球化快速发展百多年来,是人类历史上生产力发展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最多、社会文明进步最大的时期。而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以及国际资本的大规模跨国流动,又推动全球化在21世纪初达到了新阶段。
然而,过去一年,以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等形式现身的“逆全球化”思潮引起广泛关注。全球化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山洞”还是“潘多拉的盒子”?关键时刻,习近平主席在瑞士达沃斯阐明了“中国见解”:
——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
——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
“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习近平主席今年初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中的倡议既是对经济全球化的“中国释义”,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中国目标”。
“全球化从来都不是直线发展的,其间既有全球快速融合的时期,也有遭遇挫折或缓慢发展的阶段。”瑞银集团董事会主席阿克塞尔·韦伯说,全球化进程在过去一年遭遇挫折,但经过必要的调整后仍将继续前进。
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希雨认为,目前全球化最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是现在的全球治理结构同全球化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例如,几十年前建立的金融监管机制,无法适应今天日均数以亿计的跨境金融交易。当全球化跨境投资和贸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势必需要更高程度的跨国协调。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要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再次发出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明确信号。
权威分析显示,未来5年,中国进口总额将达到8万亿美元,利用外资总额将达到6000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这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以“普惠”“共赢”为内核的“中国理念”激起世人对全球化的新期待,为全球化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一带一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东方智慧
经济全球化的利益不应由部分国家享有,而应由世界各国共享;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不应是部分国家的独角戏,而应是世界各国的协奏曲——这已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提出的“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给经济全球化注入了新理念,指明了正确方向。
《美国世界秩序的终结》作者阿米塔·阿查亚认为,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将引领全球化进入一个全新模式,这一新型全球化将不同于以往由西方国家主导、只关注贸易的旧全球化,而更多关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共同发展,并更多地由东方世界主导,尤其是中国及印度等国家。
周文重23日在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某种程度看,“一带一路”就是中国版的全球化设想。“如果各国能够做到共商、共建、共享,把各自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目标在‘一带一路’倡议里加以推进,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可以预期的。”
在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看来,中国提出的经济全球化蓝图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标志,旨在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他认为,这种全球化具有5个特点:互利共赢、强调区域合作、基础设施先行、发展导向、包容发展。
目前,“一带一路”倡议正以超出预期的速度顺利实施,不断惠及世界。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的直接投资达145.3亿美元,中国企业与61个相关国家新签的合同总额达到1260.3亿美元。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人们期待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能够集众智、汇众力,为破解世界经济迷局提供更多东方智慧。(记者白洁、郁琼源、郑玮娜)
(原标题:把脉世界经济 贡献东方智慧——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