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治理后的柳州市太子山长满绿植。近年来,为解决废弃采石场带来的沙尘、坠石等问题,广西柳州市对裸露的采石场山体进行生态修复。通过在适宜的山体上搭建钢筋混凝土V型槽和混喷的方法,开辟出了一片片植树种草的空间,并在其间搭建起供给水和养料的管道。目前,该市已完成近10座山体的治理,原本被开采得遍体鳞伤的“白面山”逐渐披上绿衣。新华社发(黎寒池 摄)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左图:治理后的广西柳州市银花山长满绿植(2017年3月26日摄);右图:治理前的银花山山石裸露(2007年2月1日摄)。近年来,为解决废弃采石场带来的沙尘、坠石等问题,广西柳州市对裸露的采石场山体进行生态修复。通过在适宜的山体上搭建钢筋混凝土V型槽和混喷的方法,开辟出了一片片植树种草的空间,并在其间搭建起供给水和养料的管道。目前,该市已完成近10座山体的治理,原本被开采得遍体鳞伤的“白面山”逐渐披上绿衣。新华社发(黎寒池 摄)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上图:治理后的广西柳州市金银山长满绿植(2017年3月26日摄);下图:治理前的金银山山石裸露(2007年4月2日摄)。近年来,为解决废弃采石场带来的沙尘、坠石等问题,广西柳州市对裸露的采石场山体进行生态修复。通过在适宜的山体上搭建钢筋混凝土V型槽和混喷的方法,开辟出了一片片植树种草的空间,并在其间搭建起供给水和养料的管道。目前,该市已完成近10座山体的治理,原本被开采得遍体鳞伤的“白面山”逐渐披上绿衣。新华社发(黎寒池 摄)
3月26日,治理后的柳州市太子山长满绿植。近年来,为解决废弃采石场带来的沙尘、坠石等问题,广西柳州市对裸露的采石场山体进行生态修复。通过在适宜的山体上搭建钢筋混凝土V型槽和混喷的方法,开辟出了一片片植树种草的空间,并在其间搭建起供给水和养料的管道。目前,该市已完成近10座山体的治理,原本被开采得遍体鳞伤的“白面山”逐渐披上绿衣。新华社发(黎寒池 摄)
这是3月26日航拍的治理后的广西柳州银仔山。近年来,为解决废弃采石场带来的沙尘、坠石等问题,广西柳州市对裸露的采石场山体进行生态修复。通过在适宜的山体上搭建钢筋混凝土V型槽和混喷的方法,开辟出了一片片植树种草的空间,并在其间搭建起供给水和养料的管道。目前,该市已完成近10座山体的治理,原本被开采得遍体鳞伤的“白面山”逐渐披上绿衣。新华社发(黎寒池 摄)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上图:治理后的广西柳州市银花山长满绿植(2017年3月26日摄);下图:治理前的银花山是一座典型的“白面山”(2008年2月29日摄)。近年来,为解决废弃采石场带来的沙尘、坠石等问题,广西柳州市对裸露的采石场山体进行生态修复。通过在适宜的山体上搭建钢筋混凝土V型槽和混喷的方法,开辟出了一片片植树种草的空间,并在其间搭建起供给水和养料的管道。目前,该市已完成近10座山体的治理,原本被开采得遍体鳞伤的“白面山”逐渐披上绿衣。新华社发(黎寒池 摄)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上图:治理后的广西柳州市银仔山(2017年3月26日摄);下图:治理前的银仔山山石裸露(2014年3月10日摄)。近年来,为解决废弃采石场带来的沙尘、坠石等问题,广西柳州市对裸露的采石场山体进行生态修复。通过在适宜的山体上搭建钢筋混凝土V型槽和混喷的方法,开辟出了一片片植树种草的空间,并在其间搭建起供给水和养料的管道。目前,该市已完成近10座山体的治理,原本被开采得遍体鳞伤的“白面山”逐渐披上绿衣。新华社发(黎寒池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