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31日电 题:朴槿惠之后的韩国政治光谱
中新社记者 马佳佳
韩国法院3月31日凌晨签发对前总统朴槿惠的逮捕令,朴槿惠随即被移送至首尔拘留所,接受检方进一步调查。这是继1995年逮捕全斗焕和卢泰愚之后,时隔22年再次有韩国前任总统被逮捕。历时4年多的时间,朴槿惠的总统之路以面临囹圄之灾而告终。“朴槿惠时代”究竟缘何终结?告别朴槿惠的韩国政坛又将面临何种挑战?
跌宕起伏的总统之路
2012年12月20日,朴槿惠成功当选,成为韩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其“40战40胜”的选战成绩更为她赢得了“得票女王”的称号。2013年2月25日,朴槿惠宣誓就职,正式开启作为总统的执政生涯。
2016年10月,“亲信门”事件持续发酵,朴槿惠民意支持率急转下降。2016年12月9日,朴槿惠接到国会的弹劾决议后,即刻停止行使总统权限。2017年3月6日,韩国“亲信门”独检组公布了调查结果,认定韩槿惠与崔顺实合谋从三星集团收受贿赂430亿韩元。2017年3月10日,韩国宪法法院通过总统弹劾案,朴槿惠于两天后搬出青瓦台,前往私人住所。2017年3月31日,韩国法院下令逮捕朴槿惠。
从深得民心、选战全胜到民意尽失、遭弹劾下台,再到被法院批捕、面临牢狱之灾,朴槿惠用4年多的时间走完了跌宕起伏的总统之路。
弹劾背后的政治考量
“亲信门”无疑是导致朴槿惠遭遇“政治地震”的直接导火索,但随着调查工作的推进,民众的反对情绪不仅局限于对朴槿惠执政能力、个人操守和政治诚信的质疑,更是直接指向了韩国政治结构存在的严重弊病——财阀政治和权钱交易。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今年2月因涉嫌行贿等罪名被批捕,再次激起了民众对韩国财阀与政府相勾结的强烈不满。有专家分析指出,在各种复杂因素的交织之下,宪法法院通过对朴槿惠的弹劾案是一种政治宣判。
随着“亲信门”和“受贿门”的不断发酵,朴槿惠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和威信已降至冰点,社会反对呼声持续增高,如果宪法法院不支持弹劾案,可能会引发韩国社会更大动荡。
也有分析指出,“亲信干政”事件再次显示出韩国政治结构存在的严重弊病,即韩国大财阀将触角伸向政治。如果财阀政治勾结这一问题不予以解决,以后类似“亲信干政”的政治丑闻难免会再出现。
下台后的负面遗产
朴槿惠遭遇的政治风波并未结束,韩国政局动荡、分裂影响还将持续。对于法院批捕朴槿惠,韩国各党派的总统候选人议论纷纷,左翼政党评价法理昭昭、报应不爽,右翼政党则表示遗憾,保守进步阵营立场相左,政治光谱泾渭分明。在此前几个月期间,“挺朴”“倒朴”两派从街头到报端的针锋相对,也已令韩国社会出现很大裂痕。
综上所述,韩国国内目前在政治派别、内政外交等诸多方面存在分裂状况,经济发展也并不乐观。在这种形势下,纵使新政权上台,内政外交的各种关系也难以在短时间内理顺。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韩国国内局势如何演进仍有待观察。
(原标题:朴槿惠之后的韩国政治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