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一带一路”为拓展中捷合作提供新的契机

来源:国际在线2017-04-25 10:40:48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夏婵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在即,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应习近平主席邀请,28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将确认出席今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其中捷克总统米洛什•泽曼在两次访华后确认,将于今年5月14日再次访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姜琍表示:“捷克是近年来欧盟28个成员国中与中国双边关系改善最为显著的国家,也是最早与中国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的中东欧国家之一,捷克把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促进其经济发展的一个良好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为拓展中捷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两国可以发挥优势互补,深挖合作潜力。”自2014年初以捷克社会民主党为首的联合政府上台,捷克对华政策发生了显著变化,把发展捷中关系作为其对外政策优先方向之一,注重经济外交。2014年4月,捷克外长在时隔15年后访华,两国关系实现转圜。捷克总统泽曼在2014年10月率领庞大的代表团访问中国,与中国达成了金融、医疗卫生、航空航天和采矿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协议。2015年9月,又应邀来华出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是唯一一位亲临阅兵式的欧盟国家元首。自此双边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关系不断升温,特别是在2015年11月双方签订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谅解备忘录之后,两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姜琍说:“2016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捷克期间掀起了中国企业在捷克的投资热潮。中捷两国签署了30份经济合作协议,所签协议的总额达到了109亿欧元。另外捷克在中国的两大投资合作项目,上海汽车斯柯达公司和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也积极扩大对华投资。目前斯柯达汽车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年销售量超过了25万辆,它计划在2020年以前通过扩大投资,超过50万辆。而随着中国和捷克开通了三条直航线路,捷克旅游局在北京、上海和香港设立了代表处,到捷克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不断上升。2014年为21万人次,2015年为28.5万人次,到2016年的时候已经达到35万人次,成为捷克在亚洲地区最大的客源国。”

  在过去的几年中,泽曼总统积极发展对华友好关系,希望捷克成为中国在欧洲投资的安全港。他多次表示,中捷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需要以具体项目为依托,而“一带一路”倡议正好为两国提供了一条坚实的前进道路。

  从2015年9月起,陆续开通了从北京、上海和成都直飞布拉格的三条航线,而从一个国家的首都有三条直达中国的航线,这在中东欧地区绝无仅有。另外,捷克还是欧盟第一个使用中国动车的国家。中国企业还计划收购捷克一家从事铁路建设和运输的公司。

  捷克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和医疗卫生合作方面也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2015年9月,中医中心落户在捷克。在2016年11月举行的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中捷两国政府签署了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双边合作规划,双方商定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工业和贸易等十九个领域加强合作。这是中国与欧洲国家共同编制的第一个双边合作规划,树立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典范。当然中捷双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也有很多需要磨合和相互适应的地方。姜琍说:“我们是想获得捷克的一些技术和市场的,但是跟他们会有一些矛盾。他们希望是绿地投资,不是兼并,觉得兼并对于他们来说经济的增长不会有太大的助力。绿地投资是输出技术,把你的最好的东西输到别人那去。这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因为现在像好多东西刚刚落实了也没多少年,所以应该有一个过程,互相有一个信任磨合的过程,就看双方如何去就这些问题、利益关切点去关照一下对方的,我们现在逐渐的也开始在进行绿地投资了,我们也在扩大这方面的一个投资,我们也在改变一些投资方式了。”

  捷克是欧洲工业化比例最高的国家,工业产值占GDP的三分之一,工业人口占全国劳动人口的38%,它的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在航空航天设备、汽车、医疗卫生器械、采矿设备、电力设备、环保设备、纳米纤维技术和生物技术设备的制造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中捷两国在未来“一带一路”的战略合作,姜琍认为:“中捷两国可以发挥比较优势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实现中国制造2025计划同捷克工业4.0计划的有效对接。另外捷克地理位置优越、政治形势稳定、法制健全、劳动力素质高,它可以成为中国企业进行投资的一个比较理想的场所。捷克的金融体系健康、金融市场发达,它希望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金融中心,中国对此表示了支持。双方鼓励和支持两国金融机构互设分支机构开展业务,并且设立投资基金,鼓励本国的企业进行合作。”

  今年5月,捷克总统泽曼将来华出席“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这是他担任总统以来第三次访华。相信此次访问一定会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增强两国政治互信,深化两国在经贸、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物流、民用航空、科技、地方合作、医疗卫生和旅游等多个领域的合作。

—  相关新闻  —